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制药化学工业论文--生物制品药物的生产论文--氨基酸、肽、蛋白质论文

重组类人胶原蛋白(Ⅱ)分离纯化的工艺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综述第9-27页
 1 胶原蛋白第9-14页
   ·胶原蛋白概述第9页
   ·胶原蛋白的组成和结构第9-13页
   ·胶原蛋白的理化性质第13-14页
 2 胶原蛋白的生物学特性第14-15页
   ·胶原蛋白的生物合成第14-15页
   ·胶原蛋白的生物降解第15页
   ·胶原蛋白的生物学性质第15页
 3 胶原蛋白的应用第15-17页
   ·胶原蛋白作为生物材料的应用第15-16页
   ·化妆品第16页
   ·保健品、食品第16-17页
   ·医药及医疗第17页
   ·仿生力学第17页
 4 重组类人胶原蛋白第17-20页
   ·重组类人胶原蛋白概述第17-18页
   ·重组类人胶原蛋白的表达系统第18页
   ·本实验室重组类人胶原蛋白的研究状况第18-1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9-20页
 5 生物产品分离的特点和方法第20-26页
   ·生化分离的特点和工艺第20-23页
     ·生物技术产物分离提纯的特点第20-21页
     ·生物技术产物分离提纯的工艺第21-23页
   ·生化分离的进展第23-26页
     ·开发高效新型分离技术第23页
     ·生化分离技术的集成化第23页
     ·生物技术下游过程与上游过程的结合第23-24页
     ·生物技术下游过程设计的优化第24-26页
 6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26-27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27-42页
 1 材料第27页
   ·菌体第27页
   ·试剂第27页
   ·主要设备和仪器第27页
 2 实验方法第27-36页
   ·发酵液的预处理第27-28页
   ·细胞破碎第28-30页
     ·破碎方法的选择第28-29页
     ·高压匀浆破碎方式的选择第29页
     ·高压匀浆破碎压力的选择第29-30页
     ·匀浆次数的选择第30页
     ·菌体悬浮液浓度的选择第30页
     ·高压匀浆破碎重组大肠杆菌的数学分析第30页
   ·包涵体检定第30页
     ·包涵体第30页
     ·包涵体检定第30页
   ·沉淀第30-32页
     ·蛋白质的溶解特性第31页
     ·沉淀条件的确定第31-32页
       ·单因素实验第32页
       ·正交实验第32页
   ·超滤第32-35页
     ·实验装置第33页
     ·膜参数的确定第33-34页
       ·超滤操作压力的确定第34页
       ·膜通量的确定第34页
       ·截留率的确定第34页
     ·实验内容第34-35页
   ·层析第35-36页
     ·层析分离的特点第35-36页
     ·离子交换层析第36页
   ·储存第36页
 3 分析方法第36-42页
   ·总蛋白测定第36-37页
   ·类人胶原蛋白Ⅱ检测第37-41页
     ·类人胶原蛋白Ⅱ纯度检测第37-38页
     ·类人胶原蛋白Ⅱ含量检测第38-40页
     ·定性测定第40-41页
   ·产品质量规格第41-42页
第三章 实验结果第42-61页
 1 细胞破碎第42-46页
   ·破碎方法的选择第42页
   ·高压匀浆破碎方式的选择第42页
   ·高压匀浆破碎压力的选择第42-43页
   ·匀浆次数的选择第43页
   ·菌体悬浮液浓度的选择第43-44页
   ·高压匀浆破碎重组大肠杆菌的数学分析第44-46页
 2 包涵体检定第46页
 3 沉淀第46-50页
   ·单因素实验第46-48页
   ·正交实验第48-50页
 4 超滤第50-58页
   ·操作压力对膜通量的影响第50-51页
   ·pH值对膜通量的影响第51页
   ·料液浓度对膜通量的影响第51-52页
   ·料液温度对膜通量的影响第52-53页
   ·料液的体积流量对膜通量的影响第53页
   ·膜通量随时间的变化第53-54页
   ·超滤模型第54-57页
   ·膜的清洗第57-58页
 5 离子交换柱层析第58-60页
 6 各个步骤纯化结果第60-61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61-62页
 1 结论第61页
 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致谢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JPEG高速编码芯片的设计及其性能优化
下一篇:房地产营销企业强化现代科学管理研究--基于中国文化影响的企业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