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我国航天诱变育种的主要成就 | 第12-15页 |
·航天诱变育种的特点 | 第15-17页 |
·突变谱广 | 第15页 |
·诱变性状特异 | 第15-16页 |
·诱变频率高 | 第16页 |
·育种周期短 | 第16页 |
·植株损伤轻 | 第16-17页 |
·航天诱变育种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形态学指标鉴定 | 第17页 |
·细胞学观察 | 第17页 |
·营养成分分析 | 第17页 |
·生理生化分析 | 第17-18页 |
·分子标记分析 | 第18页 |
·诱变材料的保存: | 第18页 |
·航天诱变的机理与理论 | 第18-20页 |
·微重力假说 | 第18-19页 |
·空间辐射假说 | 第19-20页 |
·转座子假说 | 第20页 |
·本论文研究课题立项的背景和内容 | 第20-22页 |
·航天水稻新组合(品种)引选、推广和技术研究主要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航天水稻新品种(组合)的筛选与特性研究 | 第22-35页 |
·航天水稻新品种(组合)的筛选 | 第22页 |
·航天水稻新组合特征特性研究 | 第22-23页 |
·航天水稻新品种(组合)特征特性 | 第23-35页 |
·中浙优1号 | 第23-26页 |
·特优航1号 | 第26-28页 |
·Ⅱ优航1号 | 第28-29页 |
·研优1号 | 第29-31页 |
·航天36 | 第31-32页 |
·赣晚籼33 | 第32页 |
·浙101 | 第32-35页 |
第三章 航天杂交稻新组合栽培技术研究 | 第35-42页 |
·中浙优1号的栽培技术研究 | 第35-38页 |
·中浙优1号的适宜播种期研究 | 第35页 |
·中浙优1号的适宜秧龄研究 | 第35-36页 |
·中浙优1号的适宜密度研究 | 第36-37页 |
·中浙优1号不同施肥方法的研究 | 第37-38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38页 |
·研优1号适宜播种期、密度、施肥量及施肥方法研究 | 第38-42页 |
·试验设计 | 第38-39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9-41页 |
·小结与讨论 | 第41-42页 |
第四章 航天水稻高产优质配套栽培技术 | 第42-52页 |
·航天水稻的栽培技术集成 | 第42-45页 |
·航天水稻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 第42-45页 |
·航天杂交稻中浙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 第45-47页 |
·适时早播,力争早插 | 第45页 |
·培育适龄壮秧 | 第45-46页 |
·合理安排种植密度 | 第46页 |
·科学运筹肥水管理 | 第46-47页 |
·适时综合防治 | 第47页 |
·航天杂交稻特优航1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 第47-48页 |
·适时播种,培育壮秧 | 第47页 |
·适时移栽,适度密植 | 第47页 |
·科学肥水管理 | 第47-48页 |
·及时防治病虫害 | 第48页 |
·航天杂交稻Ⅱ优航1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 第48-49页 |
·合理播期,培育壮秧 | 第48页 |
·适当密植,插足落田苗 | 第48-49页 |
·科学肥水调控 | 第49页 |
·综合防病治虫 | 第49页 |
·航天杂交稻研优1号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 第49-50页 |
·适时播种、适令移栽 | 第49页 |
·合理密植 | 第49-50页 |
·加强肥水管理 | 第50页 |
·及时防病治虫保丰收 | 第50页 |
·几个优良航天常规水稻品种栽培技术要点 | 第50-52页 |
·航天36 | 第50-51页 |
·赣晚籼33 | 第51页 |
·浙101 | 第51-52页 |
第五章 航天水稻新组合的示范和推广 | 第52-56页 |
·中浙优1号示范推广 | 第52-53页 |
·特优航1号示范推广 | 第53-56页 |
第六章 航天水稻在温州推广应用的经验 | 第56-60页 |
·领导重视、政策扶持 | 第56-58页 |
·工作技术创新、良种良法配套 | 第58页 |
·适应市场、强化服务 | 第58-59页 |
·探索稻米产业化路子 | 第59-60页 |
结束语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