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软土地基路基沉降稳定分析及工后沉降预测
| 第1章 绪论 | 第1-17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路基工后沉降的定义和组成 | 第10-12页 |
| ·路基填土压密下沉 | 第10-11页 |
| ·行车引起的基床累积下沉 | 第11页 |
| ·软土地基引起的工后沉降 | 第11-12页 |
| ·软土地基沉降计算及预测方法 | 第12-15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 第2章 砂井排水地基沉降稳定分析 | 第17-42页 |
| ·软土地基最终沉降量的实用计算方法 | 第17-21页 |
| ·瞬时沉降量的计算 | 第17页 |
| ·主固结沉降量的计算 | 第17-20页 |
| ·次固结沉降量的计算 | 第20-21页 |
| ·砂井固结理论 | 第21-34页 |
| ·排水固结法原理 | 第21-22页 |
| ·砂井地基固结解析理论 | 第22-34页 |
| ·高速铁路工后沉降计算方法 | 第34-36页 |
| ·工后沉降计算基本假定 | 第34-35页 |
| ·工后沉降及运营期剩余沉降计算 | 第35-36页 |
| ·高速铁路天然软土地基及砂井地基工后沉降分析 | 第36-41页 |
| ·地基土层基本参数 | 第36-37页 |
| ·计算条件 | 第37-38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38-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 第3章 复合地基沉降稳定分析 | 第42-59页 |
| ·复合地基沉降量的实用计算方法 | 第42-49页 |
| ·概述 | 第42页 |
| ·复合地基主固结沉降计算基本理论 | 第42-48页 |
| ·分层总和法计算地基沉降 | 第48-49页 |
| ·高速铁路复合地基沉降分析 | 第49-58页 |
| ·路基断面计算参数确定 | 第49-50页 |
| ·计算条件 | 第50页 |
| ·固结度计算 | 第50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50-54页 |
| ·讨论 | 第54-58页 |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 第4章 复合地基沉降有限元计算 | 第59-71页 |
| ·软土路基处理有限元计算分析 | 第59-63页 |
| ·复合地基有限元分析基本理论 | 第59-60页 |
| ·ABAQUS有限元软件介绍 | 第60-61页 |
| ·模型的简化 | 第61页 |
| ·荷载的简化 | 第61-62页 |
| ·参数取值 | 第62页 |
| ·边界条件及网格划分 | 第62-63页 |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63-69页 |
| ·位移分析 | 第64-67页 |
| ·孔隙水压力分析 | 第67-69页 |
| ·讨论 | 第69-71页 |
| 第5章 基于灰色理论的沉降预测及应用 | 第71-91页 |
| ·概述 | 第71页 |
| ·灰色预测法 | 第71-79页 |
| ·灰色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71-72页 |
| ·GM模型简介 | 第72-73页 |
| ·GM(n,h)模型 | 第73-76页 |
| ·GM(1,1)模型 | 第76-79页 |
| ·软土地基沉降量的预测过程 | 第79-81页 |
| ·不等时距灰色预测模型 | 第79-80页 |
| ·消除灰色预测模型无限增长的方法 | 第80-81页 |
| ·新陈代谢模型 | 第81页 |
| ·预测结果分析与比较 | 第81-90页 |
| ·等时距G M(1,1)模型应用 | 第81-84页 |
| ·新陈代谢模型的应用 | 第84-85页 |
| ·不等时距GM(1,1)模型的应用 | 第85-87页 |
| ·灰色预测与其他预测方法的比较 | 第87-90页 |
| ·本章小结 | 第90-91页 |
| 结论 | 第91-94页 |
| 致谢 | 第94-95页 |
| 参考文献 | 第95-99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