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机闸控参数测试方法研究
1 绪论 | 第1-11页 |
·课题的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7-9页 |
·直接监测方法 | 第7-8页 |
·间接监测方法 | 第8-9页 |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9-10页 |
·小结 | 第10-11页 |
2 提升机闸控系统参数及提升系统参数的测定与分析 | 第11-22页 |
·制动力矩的测定 | 第11-18页 |
·对制动装置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 第11-12页 |
·制动减速度与制动力矩的关系 | 第12-13页 |
·提升系统的静力矩Mj的测定 | 第13-15页 |
·提升系统总变位质量的测定 | 第15-18页 |
·制动减速度的测定 | 第18页 |
·空动时间的测定 | 第18-20页 |
·提升力图的测定与验算 | 第20-21页 |
·测试原理 | 第20-21页 |
·提升力图的验算 | 第21页 |
·小结 | 第21-22页 |
3 提升机闸控参数检测系统的方案设计 | 第22-25页 |
·系统结构 | 第22-23页 |
·系统方案设计 | 第23-24页 |
·系统硬件电路 | 第23-24页 |
·系统软件系统 | 第24页 |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4 系统的硬件设计 | 第25-41页 |
·TMS320F240控制器 | 第25-29页 |
·TMS320F240简介 | 第25-26页 |
·本系统主要用到的TMS320F240模块 | 第26-29页 |
·电流检测电路设计 | 第29-32页 |
·转速检测电路设计 | 第32-35页 |
·正交编码脉冲(QEP)电路 | 第32-33页 |
·光电编码器 | 第33-34页 |
·光电编码器的测速方法 | 第34页 |
·光电编码器与F240的连接 | 第34-35页 |
·通信接口电路 | 第35-37页 |
·串口通信接口的电平转换 | 第35-36页 |
·PC机与DSP之间的通信接口连接 | 第36-37页 |
·报警电路 | 第37-38页 |
·硬件系统的抗干扰措施 | 第38-40页 |
·线路板的抗干扰 | 第38-39页 |
·DSP的看门狗(Watchdog)电路 | 第39-40页 |
·小结 | 第40-41页 |
5 系统下位机软件设计 | 第41-57页 |
·系统主程序流程 | 第41页 |
·初始化程序设计 | 第41-44页 |
·定时器T1中断服务子程序 | 第44-49页 |
·主电机拖动力测定子程序 | 第45-46页 |
·测速子程序 | 第46-49页 |
·测速子程序 | 第47-49页 |
·制动力矩测定子程序 | 第49-50页 |
·空动时间测定子程序 | 第50-51页 |
·通讯程序设计 | 第51-54页 |
·串行通信接(SCI) | 第51-53页 |
·串行通信中断服务子程序 | 第53-54页 |
·软件系统的抗干扰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6 系统上位机软件设计 | 第57-64页 |
·Visual Basic语言简介 | 第57-58页 |
·VB的串口通信 | 第58-61页 |
·MSComm控件的属性及使用 | 第58-59页 |
·应用MSComm控件编写上位机通信程序 | 第59-61页 |
·主要模块描述 | 第61-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7 总结 | 第64-66页 |
·本人所做的工作 | 第64页 |
·有待改进或不足之处 | 第64-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