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绪论 | 第1-30页 |
| 1.1 高分子液晶 | 第10-11页 |
| 1.2 液晶的分类 | 第11-14页 |
| 1.2.1 主链高分子液晶 | 第11-13页 |
| 1.2.2 侧链高分子液晶 | 第13-14页 |
| 1.3 高分子液晶的合成 | 第14-17页 |
| 1.3.1 主链高分子液晶的合成方法 | 第14-15页 |
| 1.3.2 侧链高分子液晶的合成方法 | 第15-17页 |
| 1.4 含偶氮基团的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制备 | 第17-23页 |
| 1.4.1 聚(甲基)丙烯酸酯型 | 第18-19页 |
| 1.4.2 聚酯型 | 第19-20页 |
| 1.4.3 聚硅氧烷型 | 第20-22页 |
| 1.4.4 聚苯乙烯型 | 第22-23页 |
| 1.4.5 聚氨酯型 | 第23页 |
| 1.5 含偶氮基团的侧链液晶高分子的应用 | 第23-24页 |
| 1.5.1 用于可逆光信息存储 | 第23页 |
| 1.5.2 用作非线性光学(NLO)材料 | 第23-24页 |
| 1.5.3 在其它方面的应用 | 第24页 |
| 1.6 梯形聚硅氧烷 | 第24-26页 |
| 1.7 逐步偶联聚合反应 | 第26-27页 |
| 1.8 含有机桥键的双链梯形高分子 | 第27-28页 |
| 1.9 论文的设计方案 | 第28-30页 |
| 二、单偶氮及双偶氮苯咔唑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 第30-41页 |
| 2.1 前言 | 第30页 |
| 2.2 实验部分 | 第30-34页 |
| 2.2.1 实验及表征仪器 | 第30-31页 |
| 2.2.2 实验药品 | 第31页 |
| 2.2.3 实验步骤 | 第31-34页 |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4-39页 |
| 2.3.1 实验方法讨论 | 第34-35页 |
| 2.3.2 产物表征 | 第35-39页 |
| 2.4 结论 | 第39-41页 |
| 三、梯形聚倍半硅氧烷的合成与表征 | 第41-54页 |
| 3.1 前言 | 第41页 |
| 3.2 实验部分 | 第41-45页 |
| 3.2.1 实验及表征仪器 | 第41-42页 |
| 3.2.2 实验药品 | 第42页 |
| 3.3.3 实验步骤 | 第42-45页 |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5-46页 |
| 3.4 聚氯丙基倍半硅氧烷的表征 | 第46-49页 |
| 3.5 结论 | 第49-50页 |
| 3.6 以对苯二甲酰乙醇胺为模板剂的有机硅化合物的合成 | 第50-54页 |
| 3.6.1 实验药品 | 第50-51页 |
| 3.6.2 实验步骤 | 第51-53页 |
| 3.6.3 结果与讨论 | 第53-54页 |
| 四、结论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学习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