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绿僵菌LD65和LF68菌株生物学特性及对小菜蛾的致病机理

第一章 引言第1-27页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4-15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5页
     ·绿僵菌的分类与生物学第15-17页
     ·绿僵菌的致病机理第17-21页
     ·影响绿僵菌对昆虫致病性的因子第21-23页
     ·绿僵菌的致病性与寄主昆虫防御体系第23-25页
   ·研究内容和方法第25-27页
第二章 绿僵菌菌株筛选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第27-49页
   ·材料与方法第27-31页
   ·结果与分析第31-48页
     ·绿僵菌菌株筛选第31-32页
     ·LD65和LF68菌株生长发育的营养要求第32-34页
     ·LD65和LF68菌株生长发育的环境要求第34-41页
     ·环境条件对孢子萌发的影响第41-45页
     ·LD65和LF68菌株表皮降解酶产生能力第45-48页
   ·讨论第48-49页
第二章 绿僵菌LD65和LF68菌株对小菜蛾的致病性及其影响因子第49-68页
   ·材料与方法第49-51页
   ·结果与分析第51-66页
     ·绿僵菌对小菜蛾不同虫态的侵染性第51-52页
     ·温度对不同龄期幼虫致病力的影响第52-57页
     ·温湿度组合与绿僵菌致病力的关系第57-62页
     ·不同培养温度的绿僵菌与其致病力的关系第62页
     ·不同酸碱度培养的绿僵菌对其致病力的影响第62-63页
     ·不同继代数的绿僵菌对其致病力的影响第63页
     ·绿僵菌表皮降解酶产酶水平与菌株毒力的关系第63-64页
     ·绿僵菌侵染对小菜蛾幼虫取食的影响第64-66页
   ·讨论第66-68页
第四章 绿僵菌对小菜蛾的侵染过程及小菜蛾感染后组织病理变化第68-82页
   ·材料与方法第68-69页
   ·结果与分析第69-80页
     ·小菜蛾感染绿僵菌后的外部症状第69-70页
     ·小菜蛾幼虫体表外形构造多样性及特点第70-71页
     ·寄丰体表不同结构区绿僵菌入侵行为的差异第71-73页
     ·绿僵菌在小菜蛾幼虫体表萌发及入侵过程第73-75页
     ·小菜蛾幼虫感染绿僵菌后组织病理学变化第75-77页
     ·绿僵菌侵染小菜蛾幼虫的透射电镜观察第77-80页
   ·讨论第80-82页
第五章 小菜蛾血细胞对绿僵菌的防御反应及病理生化分析第82-95页
   ·材料与方法第82-85页
   ·结果与分析第85-93页
     ·小菜蛾4龄幼虫的血细胞类型第85-86页
     ·血细胞的防卫反应第86-88页
     ·小菜蛾感染绿僵菌后血细胞总数的变化第88-89页
     ·血细胞类型的变化第89-91页
     ·血淋巴可溶性蛋白浓度的变化第91页
     ·血淋巴普通蛋白的变化第91-92页
     ·血淋巴糖蛋白的变化第92-93页
   ·讨论第93-95页
第六章 结论第95-97页
参考文献第97-113页
致谢第113-114页
个人简历第114-116页

论文共11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文心雕龙》赋论研究
下一篇:中国援助弱势群体的财政政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