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言 | 第1-10页 |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7-8页 |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 第一部分 信用与个人信用制度 | 第10-20页 |
| 一、信用的内涵 | 第10-15页 |
| (一) 信用的含义 | 第10-11页 |
| (二) 马克思信用理论 | 第11-13页 |
| (三) 历史上的信用思想 | 第13-14页 |
| (四) 信用对市场经济的意义与作用 | 第14-15页 |
| 二、个人信用 | 第15-17页 |
| (一)个人信用的含义 | 第15-16页 |
| (二) 维持个人信用行为的要素分析 | 第16-17页 |
| 三、个人信用制度 | 第17-20页 |
| (一) 个人信用制度的定义 | 第17-18页 |
| (二) 西方个人信用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 第18页 |
| (三)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 第二部分 个人信用制度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第20-39页 |
| 一、经济学中制度的内涵与作用 | 第22-24页 |
| (一) 制度的涵义 | 第22页 |
| (二) 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 | 第22-23页 |
| (三) 制度的作用 | 第23-24页 |
| 二、信用与制度 | 第24-30页 |
| (一) 信用制度的自然形成 | 第25-26页 |
| (二) 信用制度形成的两种方式 | 第26-29页 |
| (三) 产权是信用的基础 | 第29-30页 |
| 三、个人信用制度的制度经济学分析 | 第30-39页 |
| (一) 建立个人信用制度的制度动力学分析 | 第30-32页 |
| (二) 个人信用缺失的成本一收益分析 | 第32-35页 |
| (三) 作为一种经济治理机制的个人信用制度 | 第35-39页 |
| 第三部分 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发展现状 | 第39-49页 |
| 一、个人信用制度在中国的发展 | 第39-43页 |
| 二、中国现行个人信用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 第43-46页 |
| 三、我国对西方个人信用体系的考察 | 第46-49页 |
| 第四部分 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的政策建议 | 第49-60页 |
| 一、加强教育、培养正确的信用观念,增大个人的信誉资本 | 第49-50页 |
| 二、加快个人信用制度建设的立法工作 | 第50-51页 |
| 三、完善我国个人信用制度 | 第51-57页 |
| (一) 建立全国统一的个人信用登记制度 | 第51-53页 |
| (二) 规范个人信用评估机制 | 第53-55页 |
| (三) 建立个人信用风险的防范机制 | 第55-57页 |
| 四、加快信用配套措施的建设 | 第57-58页 |
| 五、注重政府和信用行业组织的全面发展 | 第58-60页 |
| 结束语 | 第60-61页 |
| 参考书目 | 第61-64页 |
| 后记 | 第64-65页 |
| 中文详细摘要 | 第65-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