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12页 |
一、金融集团基本理论问题分析 | 第12-21页 |
(一) 金融集团的含义与特征 | 第12-16页 |
1. 金融集团的含义 | 第12-14页 |
2. 金融集团的特征 | 第14页 |
3. 我国金融集团的类型及特点 | 第14-16页 |
(二) 金融集团化的动因 | 第16-19页 |
(三) 金融集团化所带来的风险和问题 | 第19-21页 |
1. 成员机构之间的风险传染更加明显 | 第19-20页 |
2. 财务和治理结构的透明度降低,减少了市场约束 | 第20页 |
3. 集团内成员机构的自治权不足 | 第20页 |
4. 从集团整体看存在利益冲突 | 第20-21页 |
5. 公共安全网的搭便车问题 | 第21页 |
二、金融集团内部交易监管之基本法律问题 | 第21-29页 |
(一) 金融集团内部交易的法律界定 | 第22-24页 |
1. 联合论坛的定义 | 第22页 |
2. 欧盟的定义 | 第22-23页 |
3. 我国的相关定义 | 第23-24页 |
(二) 金融集团内部交易所带来的风险和问题 | 第24-26页 |
1. 金融集团内部交易所带来的问题 | 第24-25页 |
2. 金融集团内部交易所带来的风险 | 第25-26页 |
(三) 金融集团内部交易行为分析—以“德隆”为例 | 第26-28页 |
(四) 需要监管的金融集团内部交易类型 | 第28-29页 |
三、金融集团内部交易监管的国际经验 | 第29-33页 |
(一) 《集团内部交易和风险控制原则》 | 第29-30页 |
(二) 《大额信用风险的衡量与管理》 | 第30页 |
(三) 《大额风险暴露指令》 | 第30-31页 |
(四) 《对金融企业集团中的信用机构、保险业及证券公司之补充监管指令及修订其他相关指令之建议案》 | 第31页 |
(五) 对我国金融集团内部交易监管的启示 | 第31-33页 |
四、金融集团内部交易监管措施研究 | 第33-46页 |
(一) 金融集团内部“防火墙”法律制度 | 第33-38页 |
1. “防火墙”的含义及构成要件 | 第33-34页 |
2. 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对“防火墙”的设置 | 第34-35页 |
3. 对构建我国金融集团内部“防火墙”法律制度的建议 | 第35-38页 |
(二) 金融集团内部交易数额限制法律制度 | 第38-40页 |
1. 有关金融集团内部交易数额限制的国外立法 | 第38-39页 |
2. 对金融集团内部交易数额限制立法的分析 | 第39页 |
3. 完善我国内部交易数额限制立法的建议 | 第39-40页 |
(三) 金融集团内部交易信息披露制度 | 第40-46页 |
1. 信息披露的意义 | 第40-41页 |
2. 金融集团的信息披露 | 第41-42页 |
3. 金融集团内部交易的信息披露—以芬兰为例 | 第42-44页 |
4. 我国内部交易信息披露制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 第44-46页 |
结论 | 第46-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