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申明 | 第1-7页 |
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表格目录 | 第11-12页 |
1.前言 | 第12-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3-15页 |
2.文献回顾 | 第15-18页 |
2.1 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2.1.1 教师素质结构的理论思考 | 第15页 |
2.1.2 教师素质研究的三种取向 | 第15-16页 |
2.1.3 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研究现状 | 第16页 |
2.2 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3.理论基础 | 第18-23页 |
3.1 素质的含义 | 第18页 |
3.2 教师素质的含义 | 第18页 |
3.3 中学体育教师的专业素质结构 | 第18-23页 |
3.3.1 体育教师的思想素质 | 第19-20页 |
3.3.2 体育教师的知识素质 | 第20-21页 |
3.3.3 体育教师的能力素质 | 第21页 |
3.3.4 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 | 第21-23页 |
4.兰州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调查研究 | 第23-46页 |
4.1 研究目的 | 第23页 |
4.2 研究对象和方法 | 第23-25页 |
4.2.1 研究对象 | 第23-24页 |
4.2.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4.2.2.1 文献资料法 | 第24页 |
4.2.2.2 专家访谈法 | 第24页 |
4.2.2.3 问卷调查法 | 第24-25页 |
4.2.2.4 数理统计法 | 第25页 |
4.2.2.5 理论方法 | 第25页 |
4.3 研究步骤 | 第25页 |
4.4 数据分析与讨论 | 第25-46页 |
4.4.1 兰州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 | 第25-37页 |
4.4.1.1 素质的各项构成要素 | 第25-26页 |
4.4.1.2 构成素质主要要素的评分等级与统计 | 第26-27页 |
4.4.1.3 构成素质具体要素的分指标统计 | 第27-34页 |
4.4.1.4 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和不同职称的中学体育教师素质比较 | 第34-37页 |
4.4.2 体育工作主管领导的调查情况统计 | 第37-38页 |
4.4.3 兰州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现状分析 | 第38-42页 |
4.4.3.1 兰州市中学体育教师思想素质整体水平较高 | 第38-39页 |
4.4.3.2 兰州市中学体育教师心理素质整体水平较好 | 第39页 |
4.4.3.3 兰州市中学体育教师知识素质整体水平偏低 | 第39-41页 |
4.4.3.4 兰州市中学体育教师能力素质整体呈现一般水平,且发展不平衡 | 第41-42页 |
4.4.3.5 兰州市中学体育教师身体素质整体水平高 | 第42页 |
4.4.3.6 不同年龄、不同学历和不同职称的中学体育教师素质呈现差异 | 第42页 |
4.4.4 兰州市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对策 | 第42-46页 |
4.4.4.1 深化高等院校教师教育改革,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素质打下基础 | 第42-44页 |
4.4.4.1.1 强化师德教育,使师范生树立为民族振兴而教的专业道德 | 第42-43页 |
4.4.4.1.2 更新人才观念,使师范生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 | 第43页 |
4.4.4.1.3 改革课程体系,使师范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 第43-44页 |
4.4.4.1.4 加强实践环节,使师范生掌握基本的教学技能 | 第44页 |
4.4.4.2 构建教师继续教育体系,为提高中学体育教师素质提供保障 | 第44-45页 |
4.4.4.2.1 充分认识教师继续教育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管理 | 第44-45页 |
4.4.4.2.2 采取多种形式的在职培训,注重培训的实效性 | 第45页 |
4.4.4.3 关注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形成教师自我教育体系 | 第45-46页 |
5 结论 | 第46-47页 |
5.1 结论 | 第46页 |
5.2 本研究的意义、不足与今后的研究方向 | 第46-47页 |
注释: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附录1:中学体育教师专业素质调查问卷 | 第52-57页 |
附录2:体育师资的社会调查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