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7页 |
英文摘要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3页 |
1.1.论文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 第9-10页 |
1.2.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0-12页 |
1.3.本文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2-13页 |
第2章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及其作用机理 | 第13-23页 |
2.1.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现状 | 第13-18页 |
2.1.1.中小企业的理论演进及界定 | 第13-16页 |
2.1.2.中小企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困境 | 第16-17页 |
2.1.3.中小企业信用担保 | 第17-18页 |
2.2.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作用机理 | 第18-23页 |
2.2.1.节约费用与资源配置功能 | 第18-19页 |
2.2.2.减少信息不对称 | 第19-20页 |
2.2.3.贷款补贴作用 | 第20-23页 |
第3章 信用担保的一般风险分析 | 第23-28页 |
3.1.信用担保的风险性质与特征 | 第23-25页 |
3.1.1.信用担保的风险性质 | 第23页 |
3.1.2.信用担保中的风险特征 | 第23-25页 |
3.2.担保风险产生的原因及趋势分析 | 第25-28页 |
3.2.1.担保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 第25-26页 |
3.2.2.担保风险的发展趋势分析 | 第26-28页 |
第4章 信用担保机构的整体风险控制 | 第28-33页 |
4.1.担保机构的风险控制机制 | 第28-31页 |
4.1.1.经营风险控制 | 第28-29页 |
4.1.2.银行风险承担 | 第29-30页 |
4.1.3.建立再担保机制 | 第30-31页 |
4.2.担保机构的风险补偿机制 | 第31-33页 |
4.2.1.风险准备金 | 第31页 |
4.2.2.财政补偿 | 第31-33页 |
第5章 建立信用担保风险的预警控制模型 | 第33-50页 |
5.1.信用担保风险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33-37页 |
5.1.1.国内外银行和风险投资对企业评估指标的研究 | 第33-36页 |
5.1.2.建立信用担保风险预警指标体系 | 第36-37页 |
5.2.担保风险预警指标风险权重的确定 | 第37-44页 |
5.2.1.担保风险指标权重确定选用方法 | 第37-38页 |
5.2.2.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权重确定 | 第38-44页 |
5.3.担保风险预警控制模型的流程及其风险评价 | 第44-50页 |
5.3.1.预警控制模型的流程 | 第44-48页 |
5.3.2.单项指标及综合指标的风险评价 | 第48-50页 |
第6章 模型应用举例 | 第50-57页 |
6.1.企业主要财务指标及信贷指标 | 第50页 |
6.2.担保风险预警系统应用 | 第50-57页 |
6.2.1.各层次指标风险权重 | 第50-51页 |
6.2.2.行业与区域风险预警评价 | 第51-52页 |
6.2.3.单项指标的风险评价 | 第52-54页 |
6.2.4.综合指标的风险评价 | 第54-55页 |
6.2.5.运用风险预警系统预测 | 第55-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华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 第65页 |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