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力发电厂负荷优化分配系统的应用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页 |
ABSTRACT | 第3-7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0页 |
·课题背景 | 第7页 |
·课题的必要性及意义 | 第7-8页 |
·目前现状 | 第8-10页 |
第二章 SIS系统设计方案 | 第10-16页 |
·项目总体设计原则 | 第10-11页 |
·安全性 | 第10页 |
·以业务需求为准,规划系统建设 | 第10页 |
·投资少、见效快、考虑未来发展 | 第10-11页 |
·可靠性与稳定性 | 第11页 |
·开放性 | 第11页 |
·总体设计方案 | 第11-16页 |
·硬件拓扑结构图 | 第11-13页 |
·软件系统集成拓扑结构图 | 第13页 |
·提供系统集成的软件功能说明 | 第13-16页 |
第三章 单元机组性能计算 | 第16-31页 |
·锅炉性能计算 | 第16-20页 |
·排烟热损失 | 第16-18页 |
·可燃气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 第18页 |
·固体未完全燃烧热损失 | 第18页 |
·散热损失 | 第18-19页 |
·灰渣热物理热损失 | 第19页 |
·热损失法效率计算 | 第19页 |
·空气预热器 | 第19-20页 |
·基准温度 | 第20页 |
·汽水热力系统性能计算 | 第20-27页 |
·蒸汽和水的焓值计算 | 第20-22页 |
·蒸汽流量和各级抽汽量计算 | 第22-24页 |
·凝汽器计算 | 第24-25页 |
·循环水流量和流速计算 | 第25-26页 |
·循环热效率计算 | 第26-27页 |
·凝汽式机组的主要热经济指标 | 第27-29页 |
·热效率 | 第27-28页 |
·能耗率 | 第28-29页 |
·运行时测量参数的处理 | 第29-31页 |
·测量参数处理的意义 | 第29页 |
·基于直观判断的处理 | 第29-30页 |
·基于参数计算的处理 | 第30-31页 |
第四章 能损分析计算 | 第31-59页 |
·能损分析概述 | 第31-32页 |
·机组热力系统经济性诊断理论基础 | 第32-42页 |
·概述 | 第32-33页 |
·等效热降的基本原理 | 第33-41页 |
·等效热降的前提条件和等效热降的物理意义 | 第41-42页 |
·机组运行经济诊断模型 | 第42-46页 |
·热经济指标的变化及其关系 | 第42-46页 |
·锅炉系统运行经济性诊断模型 | 第46-47页 |
·基于扩展的等效热降概念的机组运行经济性诊断法则 | 第47-54页 |
·等效热降概念的扩展 | 第47-48页 |
·高压缸膨胀线变动的计算通式 | 第48页 |
·主蒸汽压力变动诊断法则 | 第48-50页 |
·主蒸汽温度变动的诊断法则 | 第50-51页 |
·高压缸效率变动的诊断法则 | 第51-52页 |
·中低压缸膨胀线变动的计算通式 | 第52页 |
·再热蒸汽温度变动的诊断法则 | 第52-54页 |
·机组热力系统运行经济性诊断 | 第54-55页 |
·几种回热系统能损分析项目的计算 | 第55-59页 |
·由于凝汽器压力增加引起的能损 | 第55-56页 |
·由于给水旁路引起的能损 | 第56-58页 |
·由于最终给水温度不足引起的能损 | 第58页 |
·由于锅炉排污引起的能损 | 第58-59页 |
第五章 负荷优化分配 | 第59-66页 |
·基本假定 | 第59页 |
·锅炉煤耗量(标准煤)与汽轮机功率的关系 | 第59-60页 |
·机组特性线方程的修正 | 第60页 |
·典型曲线的获取 | 第60-61页 |
·锅炉煤耗修正量的计算和修正后的机组特性线 | 第61-63页 |
·有功变化引起的煤耗量变化 | 第62页 |
·排烟热损失变化引起的煤耗量变化 | 第62页 |
·飞灰热损失变化 | 第62页 |
·其他损失变化 | 第62-63页 |
·多机组负荷经济分配 | 第63-64页 |
·多机组负荷经济分配的效果 | 第64页 |
·计算实例 | 第64-66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