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第一章 历史的因缘:梁实秋对中外人性论的批判与承继 | 第11-23页 |
第一节、自然人性论 | 第11-15页 |
一、中国古代老庄之自然人性论 | 第12-13页 |
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之人道主义人性论 | 第13-15页 |
第二节、理性人性观 | 第15-19页 |
一、中国儒家实践伦理人性论 | 第15-17页 |
二、新人文主义善恶二元人性论 | 第17-18页 |
三、伦理理性:新人文主义与儒学之切合点 | 第18-19页 |
第三节、梁实秋人性观与阶级论之论争 | 第19-23页 |
第二章 古典主义:文学理想之建构 | 第23-34页 |
第一节 古典主义:作为与浪漫主义相对立的文学精神 | 第24-26页 |
一、理性精神与情感想象的对立 | 第24-25页 |
二、普遍性、固定性与个性、发展的对立 | 第25-26页 |
第二节 “文学的纪律”:古典主义文学规则 | 第26-34页 |
一、模仿说:文学本质论 | 第26-28页 |
二、“情感之涤净”:文学价值观 | 第28-30页 |
三、“合式”法则:文学形式论 | 第30-31页 |
四、“少数天才”:文学主体论 | 第31-32页 |
五、价值判断:文学批评论 | 第32-34页 |
第三章 “思想的自由”:对时代文学的反思 | 第34-42页 |
第一节、反省五四新文学的浪漫倾向 | 第34-37页 |
第二节、批判左联革命文学,倡导文学独立性 | 第37-42页 |
一、对文学阶级论和工具性的批判 | 第37-39页 |
二、倡导文学的多样性和文学家的独立性 | 第39-42页 |
结语 不合时宜,未必不合文学 | 第42-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