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汽车工程论文--汽车结构部件论文--行走系统论文--悬挂论文

独立悬架性能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及其在双横臂与多连杆式悬架上的仿真实现

第一章 绪论第1-18页
   ·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汽车悬架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发展概况第9-13页
     ·汽车悬架系统的研究领域第9页
     ·悬架运动学的研究概况第9-11页
     ·悬架动力学的研究概况第11-13页
   ·双横臂与多连杆式独立悬架概况第13-14页
   ·多体系统动力学软件 ADAMS 简介第14-18页
     ·多体系统动力学方法介绍第14-15页
     ·MSC.ADAMS 分析软件概述第15-16页
     ·ADAMS 分析软件的计算方法第16-18页
第二章 双横臂和多连杆式前悬架仿真模型的建立第18-31页
   ·在 ADAMS/CAR 中建立悬架仿真模型简介第18-20页
   ·用 ADAMS/CAR 建立悬架仿真模型的各种建模参数第20-25页
     ·双横臂式独立前悬架模型的建模数据第20-23页
     ·多连杆式独立前悬架模型的建模数据第23-25页
   ·双横臂式独立前悬架系统模型的建立第25-26页
   ·多连杆式独立前悬架系统模型的建立第26-27页
   ·转向系统模型的建立第27页
   ·悬架试验台及轮胎仿真模型第27-28页
   ·减震器和弹性衬套模型的建立第28-29页
   ·扭杆弹簧模型的建立第29-30页
   ·各子系统装配后的悬架系统仿真试验模型第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三章 独立悬架性能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第31-54页
   ·独立悬架性能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总述第31-33页
   ·独立悬架运动学与弹性运动学特性的评价指标第33-46页
     ·车轮的前束角第33-35页
     ·车轮外倾角第35-38页
     ·转向主销后倾角(Caster Angle)和主销后倾拖距(Caster Monment Arm)第38-40页
     ·主销内倾角(Kingpin Inclination Angle)和主销偏移距(Scrub Radius)第40-42页
     ·顺从转向第42-43页
     ·轮距(Total Track)和轴距(Total Base)的变化第43页
     ·侧倾中心高度、侧倾角、侧倾角刚度、悬架刚度第43-45页
     ·制动点头和加速上仰第45-46页
   ·评价独立悬架运动学和弹性运动学特性的试验方法第46-53页
     ·评价独立悬架运动学和弹性运动学特性的仿真法第47-51页
     ·评价独立悬架运动学和弹性运动学特性的台架试验法第51-53页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四章 双横臂和多连杆式悬架运动学特性对比分析与评价第54-81页
   ·左右车轮平行跳动引起的悬架运动学比较仿真分析第54-62页
     ·外倾角第55页
     ·前束角第55-56页
     ·主销后倾角(Caster Angle)与主销后倾拖距(Caster Moment Arm)第56-57页
     ·主销内倾角(Kingpin Inclination Angle)和主销偏移距(Scrub Radius)第57-58页
     ·轮距的变化第58-59页
     ·制动点头量和加速上仰量第59-60页
     ·悬架刚度和侧倾角刚度第60-61页
     ·侧向力引起的各种顺从转向第61-62页
   ·外加载荷引起的悬架弹性运动学比较仿真分析第62-74页
     ·两种悬架性能参数随制动力变化情况的对比分析第62-67页
     ·两种悬架性能参数随侧向力变化情况的对比分析第67-70页
     ·两种悬架性能参数随回正力矩变化情况的对比分析第70-74页
   ·车身侧倾引起的悬架运动学比较仿真分析第74-79页
   ·两种悬架运动学特性仿真试验结果比较第79-80页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6页
致谢第86-87页
摘要第87-89页
ABSTRACT第89-90页

论文共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神经网络的转炉风机故障诊断
下一篇:中国货币市场基金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