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6页 |
1.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仿真系统技术概述 | 第11-12页 |
1.2 国内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1.2.1 模拟式继电保护测试台 | 第12页 |
1.2.2 微机型继电保护测试装置 | 第12页 |
1.2.3 基于后台PC计算机控制的测试装置 | 第12-13页 |
1.2.4 单CPU、有后台计算机的测试装置 | 第13页 |
1.2.5 基于多CPU、DSP技术的实时继电保护测试系统 | 第13页 |
1.3 国外继电保护测试装置的发展现状 | 第13-14页 |
1.4 项目的来源及意义 | 第14-15页 |
1.4.1 项目的来源 | 第14页 |
1.4.2 项目的意义 | 第14-15页 |
1.5 本文所作的工作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仿真培训系统的总体方案设计 | 第16-22页 |
2.1 一次信号、二次信号模拟子系统结构 | 第17-19页 |
2.1.1 系统结构 | 第17-18页 |
2.1.2 系统功能 | 第18-19页 |
2.1.3 微机信号发生装置的特点 | 第19页 |
2.2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子系统 | 第19-22页 |
2.2.1 系统结构 | 第19-20页 |
2.2.2 保护配置 | 第20-22页 |
第三章 变电站一次信号、二次信号模拟子系统硬件、软件设计 | 第22-48页 |
3.1 CPU单元模块硬件设计 | 第22-27页 |
3.1.1 数字信号处理器(DSP) TMS320F206芯片简介 | 第22-24页 |
3.1.2 时钟电路设计 | 第24页 |
3.1.3 译码电路设计 | 第24-25页 |
3.1.4 复位电路设计 | 第25页 |
3.1.5 定值固化电路 | 第25-26页 |
3.1.6 通讯电路设计 | 第26-27页 |
3.1.7 JTAG接口仿真电路设计 | 第27页 |
3.2 D/A转换模块电路设计 | 第27-32页 |
3.2.1 D/A转换模块与CPU模块的接口电路 | 第27-28页 |
3.2.2 D/A转换电路 | 第28-32页 |
3.3 功率放大模块电路设计 | 第32-36页 |
3.3.1 电流功率放大电路 | 第32-33页 |
3.3.2 电压功率放大电路 | 第33-34页 |
3.3.3 功率放大电路的保护电路设计 | 第34-36页 |
3.4 开关量输入输出模块设计 | 第36-38页 |
3.4.1 开关量输入单元电路设计 | 第36-37页 |
3.4.2 开关量输出单元电路设计 | 第37-38页 |
3.5 多机硬同步的实现 | 第38-39页 |
3.6 电源模块 | 第39-40页 |
3.7 误差的来源与分析 | 第40页 |
3.7.1 由数模转换(DAC)产生的误差 | 第40页 |
3.7.2 电流、电压放大单元产生的失真误差 | 第40页 |
3.8 微机信号发生装置的软件设计 | 第40-48页 |
3.8.1 下位机软件的设计 | 第41-43页 |
3.8.2 间隔取值法的应用 | 第43页 |
3.8.3 下位机软件的设计流程 | 第43-47页 |
3.8.4 上位机软件介绍 | 第47-48页 |
第四章 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48-58页 |
4.1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培训系统的仿真原理 | 第49-50页 |
4.1.1 变电站各种短路事故仿真过程 | 第49-50页 |
4.1.2 变电站正常运行中仿真过程 | 第50页 |
4.2 变电站各种短路事故仿真模型及其假设 | 第50-51页 |
4.3 仿真模型中各元件参数的选择 | 第51-52页 |
4.4 仿真阶段的划分 | 第52页 |
4.5 仿真各阶段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2-58页 |
4.5.1 仿真第一阶段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3页 |
4.5.2 短路故障后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3-56页 |
4.5.3 断路器动作后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6-57页 |
4.5.4 重合栅动作后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7-58页 |
第五章 变电站综合自动化子系统研究与设计 | 第58-66页 |
5.1 系统结构及功能设计 | 第58-60页 |
5.2 单元设计的几个环节 | 第60-66页 |
5.2.1 单元硬件通用化 | 第60页 |
5.2.2 CPU的选择及配置 | 第60页 |
5.2.3 可靠性措施 | 第60-66页 |
第六章 模拟实验 | 第66-71页 |
6.1 基于DSP的微机信号发生装置技术参数 | 第66页 |
6.2 装置性能试验 | 第66-71页 |
6.2.1 精度试验 | 第66-67页 |
6.2.2 微机信号发生装置与微机保护单元装置配合试验 | 第67-69页 |
6.2.3 实验结论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7页 |
附录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 第77-78页 |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研究的科研项目)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