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3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3-20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3-14页 |
·本研究有关领域的发展状况 | 第14-17页 |
·Mamdani型模糊控制系统的研究情况 | 第14-15页 |
·T-S型模糊控制系统的研究情况 | 第15-17页 |
·船舶减摇鳍控制系统的研究情况 | 第17页 |
·本研究与轮机工程 | 第17-18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模糊控制器设计和优化的基本原理 | 第20-42页 |
·模糊控制的基本原理 | 第20-29页 |
·模糊控制系统的组成 | 第20-24页 |
·模糊控制系统的两种基本类型 | 第24-28页 |
·前件变量的模糊分划与模糊控制规则的完备性 | 第28-29页 |
·采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模糊控制器的基本原理 | 第29-36页 |
·遗传算法的基本概念 | 第30-31页 |
·遗传算法的基本操作 | 第31-32页 |
·遗传算法的特点 | 第32页 |
·遗传算法应用中的一些基本问题 | 第32-34页 |
·遗传算法在模糊控制器优化中的应用方法 | 第34-36页 |
·线性矩阵不等式(LMI)方法及应用 | 第36-42页 |
·线性矩阵不等式方法概述 | 第36-37页 |
·线性矩阵不等式的基本问题 | 第37-38页 |
·Matlab LMI工具箱的使用 | 第38-42页 |
第3章 T-S模糊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及系统化设计 | 第42-84页 |
·概述 | 第42-43页 |
·前件变量采用标准模糊分划的T-S模糊控制系统 | 第43-49页 |
·T-S模糊系统模型 | 第43-44页 |
·标准模糊分划的有关定义 | 第44-46页 |
·前件变量采用标准模糊分划的模糊系统的性质 | 第46-49页 |
·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49-55页 |
·扩展的Lyapunov稳定性理论 | 第50-51页 |
·自由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51-53页 |
·自由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示例 | 第53-55页 |
·T-S模糊系统状态反馈控制器的系统化设计方法 | 第55-67页 |
·并行分布补偿原理 | 第55-56页 |
·采用状态反馈控制器的闭环T-S模糊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 第56-61页 |
·模糊状态反馈控制器的系统化设计方法 | 第61-62页 |
·模糊状态反馈控制器的系统化设计示例 | 第62-67页 |
·T-S模糊系统输出反馈控制器的稳定性分析及系统化设计 | 第67-82页 |
·前件变量采用系统输出的T-S模糊系统模型 | 第67-68页 |
·前件变量采用系统输出的状态反馈控制器设计和稳定性分析 | 第68-69页 |
·采用模糊观测器和模糊调节器的输出反馈控制器设计 | 第69-74页 |
·输出直接反馈控制器的稳定性分析和设计 | 第74-76页 |
·设计和仿真示例 | 第76-82页 |
·前件变量采用双交叠模糊分划的T-S模糊控制系统设计 | 第82-83页 |
·双交叠模糊分划的定义 | 第82页 |
·前件变量采用双交叠模糊分划的模糊系统的性质 | 第82-83页 |
·前件变量采用双交叠模糊分划的T-S模糊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 第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第4章 典型模糊控制器的插值形式研究 | 第84-98页 |
·概述 | 第84页 |
·单输入单输出典型Mamdani模糊控制器的插值形式 | 第84-86页 |
·基本假设 | 第84-85页 |
·模糊控制器的插值形式 | 第85-86页 |
·双输入单输出典型Mamdani模糊控制器的插值形式 | 第86-92页 |
·基本假设 | 第86-87页 |
·采用“Max-Min”推理时的插值形式 | 第87-90页 |
·采用“Sum-Product”推理时的插值形式 | 第90-92页 |
·典型T-S模糊控制器的插值形式 | 第92-94页 |
·单输入单输出典型T-S模糊控制器的插值形式 | 第92-93页 |
·双输入单输出典型T-S模糊控制器的插值形式 | 第93-94页 |
·模糊控制器插值机理的应用 | 第94-97页 |
·在模糊控制器本质特征分析中的应用 | 第94-95页 |
·在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 第95-96页 |
·在实时控制中的应用 | 第96-97页 |
·小结 | 第97-98页 |
第5章 TS-PID模糊控制器的稳定性分析及优化设计 | 第98-115页 |
·概述 | 第98-99页 |
·典型TS-PID模糊控制器的模型 | 第99-101页 |
·单输入单输出典型TS-PID模糊控制器的模型 | 第99-100页 |
·双输入单输出典型TS-PID模糊控制器的模型 | 第100-101页 |
·典型TS-PID模糊控制器的解析模型 | 第101-103页 |
·单输入单输出典型TS-PID模糊控制器的插值形式 | 第101-102页 |
·双输入单输出典型TS-PID模糊控制器的插值形式 | 第102-103页 |
·TS-PID模糊控制器的稳定性分析 | 第103-109页 |
·钝性定理 | 第104-105页 |
·PID控制器的钝性分析 | 第105页 |
·一阶控制对象的TS-PID模糊控制器稳定性分析 | 第105-106页 |
·二阶控制对象的TS-PID模糊控制器稳定性分析 | 第106页 |
·非线性控制对象的TS-PID模糊控制器稳定性分析 | 第106-107页 |
·仿真示例 | 第107-109页 |
·典型TS-PID模糊控制器的优化设计 | 第109-113页 |
·采用遗传算法优化TS-PID模糊控制器的方法 | 第109-111页 |
·优化设计和仿真示例 | 第111-113页 |
·小结 | 第113-115页 |
第6章 船舶减摇鳍模糊控制器的系统化设计与仿真 | 第115-137页 |
·概述 | 第115-116页 |
·船舶减摇鳍控制系统模型 | 第116-120页 |
·船舶减摇鳍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 第116-117页 |
·船舶的线性横摇运动模型 | 第117-118页 |
·船舶的非线性横摇运动模型 | 第118-119页 |
·其他组成部分模型 | 第119-120页 |
·海浪干扰的数学模型和计算机仿真 | 第120-124页 |
·长峰波随机海浪仿真的理论基础 | 第120-123页 |
·海浪仿真的具体方法 | 第123-124页 |
·船舶减摇鳍TS-PID模糊控制器设计 | 第124-131页 |
·船舶减摇鳍TS-PID模糊控制器的模型 | 第124-125页 |
·船舶减摇鳍TS-PID模糊控制器的稳定性分析 | 第125-126页 |
·船舶减摇鳍TS-PID模糊控制器的优化设计 | 第126-128页 |
·船舶减摇鳍TS-PID模糊控制器的仿真结果 | 第128-131页 |
·小结 | 第131页 |
·船舶力控减摇鳍模糊控制器设计及稳定性分析 | 第131-137页 |
·船舶力控减摇鳍控制系统的模糊建模 | 第131-133页 |
·船舶力控减摇鳍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仿真 | 第133-136页 |
·小结 | 第136-137页 |
第7章 结论 | 第137-140页 |
创新点摘要 | 第140-141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141-143页 |
致谢 | 第143-14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4-1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