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5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5-22页 |
| ·中草药治疗乙型肝炎的研究概况 | 第15-17页 |
| ·陆英的研究概况 | 第17-20页 |
| ·陆英的基源 | 第18页 |
| ·陆英的本草考证 | 第18-19页 |
| ·陆英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19页 |
| ·陆英的药理作用研究 | 第19-20页 |
| ·本研究立题依据与思路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陆英有效部位的筛选与抗肝损伤作用研究 | 第22-36页 |
| ·药理指标的选择 | 第22页 |
| ·提取溶剂的选择 | 第22-25页 |
| ·实验材料 | 第22-23页 |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23-24页 |
| ·对CCl_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影响 | 第24-25页 |
| ·有效部位的筛选 | 第25-28页 |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25-26页 |
| ·对CCl_4诱导的小鼠肝损伤的影响 | 第26-28页 |
| ·有效部位药效学初步研究 | 第28-34页 |
| ·样品溶液的制备 | 第28-29页 |
| ·对CCl_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 第29-31页 |
| ·对D-半乳糖胺盐酸盐大鼠急性肝损伤的影响 | 第31-32页 |
| ·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碳粒廓清法) | 第32-34页 |
| ·讨论 | 第34-36页 |
| 第三章 陆英有效部位中化学成分的分离与活性研究 | 第36-54页 |
| ·概述 | 第36页 |
|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 ·陆英中有效部位化学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 第37-40页 |
|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 第40-49页 |
| ·各单体化合物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试验 | 第49-54页 |
| ·溶液的配制 | 第49页 |
| ·肿瘤细胞的体外培养 | 第49-50页 |
| ·MTT法的基本原理 | 第50-51页 |
| ·MTT法测定药物的抗肿瘤作用 | 第51-52页 |
| ·结果 | 第52页 |
| ·讨论 | 第52-54页 |
| 第四章 陆英质量控制方法与提取工艺研究 | 第54-73页 |
| ·陆英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 第54-67页 |
| ·陆英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同时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54-58页 |
| ·陆英中绿原酸、咖啡酸和2种山奈酚葡萄糖苷同时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 第58-64页 |
| ·陆英中挥发油的GC-MS分析 | 第64-67页 |
| ·陆英提取工艺研究 | 第67-73页 |
| ·实验设计 | 第67-68页 |
| ·浸膏得率的测定 | 第68页 |
| ·样品溶液的测定 | 第68-70页 |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70-72页 |
| ·验证实验 | 第72-73页 |
| 第五章 陆英药动学研究 | 第73-89页 |
| ·中药药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 第73-74页 |
| ·实验材料 | 第74-75页 |
| ·血浆样品中熊果酸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75-79页 |
| ·色谱条件 | 第75-76页 |
| ·质谱条件 | 第76页 |
| ·血浆样品的预处理 | 第76页 |
| ·分析方法的确证 | 第76-79页 |
| ·熊果酸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79-82页 |
| ·灌胃样品的制备 | 第79页 |
| ·血浆样品的采集 | 第79页 |
| ·药动学研究结果 | 第79-81页 |
| ·讨论 | 第81-82页 |
| ·血浆样品中绿原酸分析方法的建立 | 第82-85页 |
| ·色谱条件 | 第82-83页 |
| ·血浆样品的预处理 | 第83页 |
| ·分析方法的确证 | 第83-85页 |
| ·绿原酸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 第85-89页 |
| ·灌胃样品的制备 | 第85页 |
| ·血浆样品的采集 | 第85-86页 |
| ·药动学研究结果 | 第86-87页 |
| ·讨论 | 第87-89页 |
| 第六章 结果与讨论 | 第89-92页 |
| 参考文献 | 第92-99页 |
| 附图 | 第99-123页 |
| 致谢 | 第123-124页 |
| 个人简历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