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 第1-7页 |
一、冯梦龙情教思想的形成及内涵 | 第7-14页 |
(一)、情教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7-10页 |
(二)、情教思想的具体内涵 | 第10-14页 |
二、冯梦龙情教思想的时代意义 | 第14-18页 |
(一)、醒世救人 | 第14-15页 |
(二)、借男女之真情,发名教之伪药 | 第15-16页 |
(三)、载情传世 | 第16-18页 |
三、冯梦龙情教思想在“三言”中的体现 | 第18-25页 |
(一)、对原题目的改动和入话的安排 | 第18-19页 |
(二)、对材料的选取和人物的改造 | 第19-21页 |
(三)、对故事情节的艺术加工 | 第21-22页 |
(四)、主题思想的表达 | 第22-25页 |
四、对冯梦龙情教思想的再评价 | 第25-31页 |
(一)、文学情教思想的回溯 | 第26-28页 |
(二)、冯梦龙情教思想的进步性 | 第28-30页 |
(三)、冯梦龙情教思想的局限性 | 第30-31页 |
结语 | 第31-33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个人简介 | 第35-36页 |
致谢 | 第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