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要创新点 | 第1-7页 |
| 中文摘要 | 第7-10页 |
| 英文摘要 | 第10-13页 |
| 第一部分 用于阳离子识别的磷光传感开关体系 | 第13-75页 |
| 第一章 用于阳离子识别的荧光、磷光传感体系的研究进展 | 第13-47页 |
| ·荧光光诱导电子转移(PET)阳离子传感器 | 第13-25页 |
| ·光诱导电子转移(PET)理论 | 第13-16页 |
| ·研究进展 | 第16-25页 |
| ·基于光诱导电荷转移的荧光/磷光传感开关研究进展 | 第25-28页 |
| ·工作原理 | 第25-26页 |
| ·研究进展 | 第26-28页 |
| ·基于荧光激态二聚物(Excimer)形成的阳离子传感器 | 第28-31页 |
| ·工作原理 | 第28-29页 |
| ·研究进展 | 第29-31页 |
| ·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31-32页 |
| 参考文献 | 第32-47页 |
| 第二章 基于PET原理的pH磷光传感体系 | 第47-63页 |
| ·引言 | 第47-48页 |
| ·实验部分 | 第48-51页 |
| ·试剂与仪器 | 第48页 |
| ·实验方法 | 第48-51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8页 |
| ·通氮时间的影响 | 第51-52页 |
| ·环糊精浓度的影响 | 第52-54页 |
| ·溶液pH对磷光性质的影响 | 第54-56页 |
| ·金属阳离子的影响 | 第56页 |
| ·磷光量子产率的测定 | 第56-57页 |
| ·磷光寿命的测定 | 第57-58页 |
| 结论 | 第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3页 |
| 第三章 基于PET原理的过渡金属离子磷光传感体系 | 第63-75页 |
| ·引言 | 第63页 |
| ·实验部分 | 第63-6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65-71页 |
| ·金属离子对体系紫外吸收光谱的影响 | 第65-67页 |
| ·体系pH值对RTP强度的影响 | 第67-68页 |
| ·金属离子对BNIA磷光强度的影响 | 第68-70页 |
| ·分析特性 | 第70-71页 |
| 结论 | 第71-72页 |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 第二部分 非除氧室温磷光的研究 | 第75-110页 |
| 第四章 绪论 | 第75-84页 |
| ·非除氧室温磷光的研究背景 | 第75-76页 |
| ·胆酸盐胶束体系简介 | 第76-78页 |
| ·胆酸盐的分子结构特点 | 第76-77页 |
| ·胆酸盐的胶束结构及性质 | 第77-78页 |
| ·胆酸盐胶束体系在发光分析中的潜在应用 | 第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 第五章 基于1-溴-2-甲基萘磷光猝灭的铜离子传感体系 | 第84-92页 |
| ·引言 | 第84页 |
| ·实验部分 | 第84-85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85-89页 |
| ·NaDOC水溶液中BMN的磷光光谱 | 第85-86页 |
| ·金属离子对磷光强度的影响 | 第86-87页 |
| ·阴离子对磷光强度的影响 | 第87页 |
| ·NaDOC浓度对磷光强度的影响 | 第87页 |
| ·分析特性曲线 | 第87-88页 |
| ·猝灭机制 | 第88-89页 |
| 结论 | 第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 第六章 非除氧条件下有机溶剂对环糊精诱导室温磷光的影响 | 第92-102页 |
| ·引言 | 第92页 |
| ·实验部分 | 第92-9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93-98页 |
| ·常用有机溶剂的影响 | 第93-96页 |
| ·有机溶剂用量的影响 | 第96-97页 |
| ·环糊精浓度对室温磷光的影响 | 第97-98页 |
| ·分析特性 | 第98页 |
| 结论 | 第98-99页 |
| 参考文献 | 第99-102页 |
| 第七章 脱氧胆酸钠水溶液中1-溴-4-溴乙酰基萘的非除氧室温磷光 | 第102-110页 |
| ·引言 | 第102-103页 |
| ·实验部分 | 第10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3-107页 |
| ·NaDOC水溶液中BBAN的磷光光谱 | 第103-104页 |
| ·NaDOC浓度对磷光强度的影响 | 第104-105页 |
| ·放置时间对RTP强度的影响 | 第105页 |
| ·无机盐NaCl对RTP的影响 | 第105页 |
| ·磷光偏振测量 | 第105-106页 |
| ·核磁共振测定 | 第106-107页 |
| ·分子模拟计算 | 第107页 |
| 结论 | 第107-10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8-110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10-112页 |
| 致谢 | 第112-113页 |
| 声明 | 第113-114页 |
| 承诺书 | 第11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