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一﹑绘画空间的定义及建构方式 | 第8-9页 |
1﹑绘画空间的定义 | 第8-9页 |
2﹑绘画空间的表现形式 | 第9页 |
二﹑传统工笔人物画与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空间表现差异 | 第9-23页 |
1﹑空间表现意识的不同 | 第9-12页 |
(1) 传统工笔人物画的空间表现意识 | 第9-11页 |
(2) 当代工笔人物画的空间表现意识 | 第11-12页 |
2﹑古今工笔人物画空间表现形式的不同 | 第12-23页 |
(1) 古今工笔人物画在空间表现上线条的对比 | 第12-16页 |
(1 .1 )传统以线造型——用笔的凹凸变化 | 第12-15页 |
(1.2 )现代用线造型——紧随结构 | 第15-16页 |
(2) 古今工笔人物画在空间表现上色彩的对比 | 第16-20页 |
(2.1 )传统用墨特征——“阴阳之墨”与“色即是墨” | 第16-18页 |
(2 .2 )当代以色造型——表现体积与色的虚实气氛营造 | 第18-20页 |
(3) 古今工笔人物画在空间表现上构图的对比 | 第20-23页 |
(3.1 )传统构图处理——形式灵活多变 | 第20-21页 |
(3.2 )当代构图多样化形式 | 第21-23页 |
三﹑古今工笔人物画空间表现形成的原因 | 第23-27页 |
1、 传统工笔人物画空间表现形成的原因 | 第23-25页 |
(1) 古代“天人合一”思想对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表现空间的影响 | 第23-24页 |
(2) “意象说”对传统工笔人物画的表现空间的影响 | 第24页 |
(3) 汉字书法对传统工笔人物画表现空间的影响 | 第24-25页 |
2、 当代工笔人物画空间表现形成的原因 | 第25-27页 |
(1) 对传统的反叛—求“新”的开始 | 第25-26页 |
(2) 借用外来开放绘画思路 | 第26-27页 |
结语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 | 第30-31页 |
致谢 | 第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