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绪论 | 第1-12页 |
·研究背景与目的 | 第9-10页 |
·研究内容 | 第10页 |
·研究思路 | 第10-12页 |
第2章 红层泥岩的形成分布及其一般特征 | 第12-21页 |
·中国红层形成的地质历史背景 | 第12-14页 |
·我国红层的分布 | 第14-15页 |
·四川红层分布及工程环境特征 | 第15-16页 |
·红层泥岩的岩体结构特性 | 第16-17页 |
·四川盆地红层泥岩风化物及风化带的一般特征 | 第17-19页 |
·盆地内红层泥岩风化堆积物在地形上的分布规律和特征 | 第17-18页 |
·四川盆地红层泥岩风化带的一般特征 | 第18-19页 |
·红层泥岩的一般物理性质 | 第19-21页 |
第3章 红层泥岩散体物理力学特性的试验研究 | 第21-68页 |
·红层泥岩散体的击实试验研究 | 第21-31页 |
·对土石料进行压实的原因 | 第21页 |
·压实原理 | 第21-22页 |
·击实效果的影响因素 | 第22-23页 |
·室内击实试验概况 | 第23-29页 |
·压实系数K与孔隙率n之间的关系 | 第29-31页 |
·红层泥岩的静三轴试验研究 | 第31-43页 |
·GDS非饱和土三轴试验系统及其相关说明 | 第31-33页 |
·非饱和泥岩土的静三轴试验试验方案 | 第33-38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38-40页 |
·利用弹性非线性模型计算红层泥岩的弹性常数 E | 第40-43页 |
·红层泥岩的承载比试验研究 | 第43-51页 |
·承载比试验简介 | 第43-44页 |
·试验仪器 | 第44-45页 |
·试验步骤 | 第45-46页 |
·试验原理 | 第46-47页 |
·试验技术要点 | 第47页 |
·试验要点 | 第47-49页 |
·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9-51页 |
·红层泥岩的有荷载、无荷载及自由膨胀率试验研究 | 第51-59页 |
·膨胀土的一般特征及对工程的影响 | 第51-52页 |
·膨胀土的分类标准 | 第52-53页 |
·红层泥岩膨胀特性研究的内容 | 第53页 |
·自由膨胀率试验 | 第53-54页 |
·有荷载膨胀率试验 | 第54-59页 |
·无荷载膨胀率试验 | 第59页 |
·红层泥岩的软化试验研究 | 第59-67页 |
·软化系数的概念及获得方法 | 第59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59-60页 |
·试验步骤 | 第60-61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61-65页 |
·压实度为95%时红层泥岩的软化特性 | 第65-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4章 红层泥岩散体石灰改良的试验研究 | 第68-80页 |
·改良的目的、改良土一般特点及强度形成机理 | 第68-70页 |
·对红层泥岩进行改良的目的 | 第68页 |
·石灰改良土强度形成机理 | 第68-70页 |
·石灰改良土的基本特点 | 第70页 |
·对红层泥岩进行石灰改良的试验方案 | 第70-71页 |
·红层泥岩石灰改良土的击实试验研究 | 第71-75页 |
·试样准备 | 第71-72页 |
·改良土击实试验 | 第72页 |
·试验结果 | 第72-75页 |
·试验结果分析 | 第75页 |
·红层泥岩石灰改良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研究 | 第75-77页 |
·试样准备 | 第75页 |
·试验仪器 | 第75页 |
·试验步骤 | 第75-76页 |
·试验数据处理 | 第76页 |
·试验结果 | 第76-77页 |
·红层泥岩石灰改良土的承载比试验研究 | 第77-79页 |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5章 红层泥岩散体在高速铁路路基工程中的应用 | 第80-97页 |
·红层泥岩路堤的边坡稳定分析 | 第80-90页 |
·设计条件 | 第81-82页 |
·设计参数及计算参数确定 | 第82页 |
·计算结果 | 第82-88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88-90页 |
·红层泥岩路堤的沉降分析 | 第90-97页 |
·红层泥岩路堤计算简图 | 第90页 |
·几何模型 | 第90-91页 |
·几何模型各部分的相关材料参数 | 第91页 |
·计算数学模型简介 | 第91-93页 |
·计算结果及分析 | 第93-97页 |
第6章 主要结论 | 第97-99页 |
致谢 | 第99-100页 |
参考文献 | 第100-10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的科研项目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