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刑事诉讼法论文

关于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若干问题的思考

引  言第1-11页
一、 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原则第11-20页
 (一) 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与国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区别第11-13页
  1 理论基础不同第11页
  2 法律依据不同第11页
  3 主体不同第11-12页
  4 内容不同第12页
  5 实施途径和方式有所不同第12页
  6 行为的性质不同第12-13页
 (二) 尚可商榷的几个原则第13-17页
  1 双重犯罪原则第13-14页
  2 死刑犯(可能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嫌疑人)不移交原则第14-15页
  3 本地居民不移交原则第15-16页
  4 公共秩序保留原则第16页
  5 政治犯和军事犯不移交原则第16-17页
 (三) 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原则第17-20页
  1 一个国家的原则第17页
  2 平等原则第17-18页
  3 协商原则第18页
  4 主动协助原则第18页
  5 以程序为主原则第18-19页
  6 便捷原则第19-20页
二、 我国区际刑事管辖权的冲突问题第20-31页
 (一) 区际刑事管辖权冲突产生的原因第20-22页
  1 法律条件第20-22页
  2 现实条件第22页
 (二) 我国处理区际刑事管辖权冲突适用的原则第22-26页
  1 犯罪地管辖为主,居住地管辖为辅第22-24页
  2 实际控制和最初受理原则第24-25页
  3 有效打击犯罪的原则第25页
  4 一事不再理原则第25-26页
 (三) 管辖权冲突的表现形式及具体措施第26-28页
 (四) “张子强案”和“李育辉案”引发的法律思考第28-31页
  1 案情简介第28-29页
  2 关于“张子强案”和“李育辉案”的管辖权确定问题第29-31页
三、 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和程序第31-36页
 (一) 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内容第31-33页
  1 侦查和刑事起诉中的协助第31页
  2 移交犯罪嫌疑人第31-32页
  3 刑事诉讼的移管第32页
  4 代为执行刑事判决第32页
  5 被判刑人的移交执行第32-33页
 (二) 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程序第33-34页
  1 协助请求的提出第33页
  2 协助请求的审查第33-34页
  3 协助请求的接受第34页
  4 协助请求的执行第34页
 (三) 缓刑犯的易地考察问题第34-36页
  1 被判处监禁的罪犯易地服刑问题第34-35页
  2 缓刑犯的易地考察问题第35-36页
四、 我国区际刑事司法协助的规范化第36-39页
 (一) 协商的主体第36-37页
 (二) 协商的方式第37页
 (三) 协议的范围第37-38页
 (四) 个案协查的运用第38页
 (五) 关于大陆与台湾的司法协助问题第38-39页
结    语第39-41页
参考书目第41-42页
后    记第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座舱综合自动检测台设计分析
下一篇:二进制翻译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