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 第1-9页 |
前 言 | 第9-11页 |
第一部分 征信法律制度一般原理的阐述 | 第11-22页 |
一、 信用的概念及功能 | 第11-15页 |
(一) 信用的概念和历史渊源 | 第11-12页 |
(二) 信用的类型分析 | 第12-14页 |
(三) 信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 第14-15页 |
(四) 信用与产权的关系分析 | 第15页 |
二、 征信及征信法律制度 | 第15-22页 |
(一) 征信的概念分析 | 第15-18页 |
(二) 征信法律制度 | 第18-22页 |
第二部分 征信机构设立模式的探讨 | 第22-30页 |
一、 国外典型的征信模式及特点 | 第22-23页 |
(一) 政府模式及特点 | 第22页 |
(二) 市场化模式及特点 | 第22-23页 |
二、 两种征信模式的利弊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 第23-26页 |
(一) 政府模式的利弊分析 | 第23-24页 |
(二) 市场化模式的利弊分析 | 第24页 |
(三) 两种模式的相互关系及征信业发展的新趋势 | 第24-26页 |
三、 我国征信模式建立的立法选择 | 第26-30页 |
(一) 公共征信机构与私营征信机构并存,政府启动与市场化运作为主应是我国征信模式的基本选择 | 第26-28页 |
(二) 全国统一模式与地区模式的并存适合中国国情 | 第28-30页 |
第三部分 信用信息征集和使用法律机制的研析 | 第30-42页 |
一、 信用信息征集的法律规制探讨 | 第30-35页 |
(一) 基本概念探讨 | 第30-31页 |
(二) 信用信息征集范围和法律限制分析 | 第31-34页 |
(三) 信用信息征集方式的法律探讨 | 第34-35页 |
二、 信用信息使用的法律规制与探讨 | 第35-38页 |
(一) 信用信息的使用原则 | 第35页 |
(二) 信用信息使用的许可与限制 | 第35-36页 |
(三) 被征信人在信用信息的征集与使用中的知情权、异议权和要求更改权的法律规定 | 第36-38页 |
三、 对信用信息的征集与使用的立法分析 | 第38-42页 |
(一) 信用信息征集的立法限制 | 第38-40页 |
(二) 信用信息使用的立法分析 | 第40页 |
(三) 信用信息主体的知情权、异议权和要求更改权的立法问题 | 第40-42页 |
第四部分 征信行业监管的法律制度 | 第42-48页 |
一、 国外对征信行业监管的现状分析 | 第42-43页 |
(一) 以美国为代表的立法监管模式 | 第42页 |
(二) 以欧洲国家为代表的监管模式 | 第42-43页 |
二、 对征信业进行监管的必要性分析 | 第43-44页 |
(一) 从对征信业进行监管的目的分析监管的必要性 | 第43-44页 |
(二) 从征信机构的性质分析监管的必要性 | 第44页 |
三、 我国对征信行业进行监管的立法分析 | 第44-48页 |
(一) 我国监管模式的立法选择 | 第44-45页 |
(二) 监管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 第45-46页 |
(三) 自律组织辅助作用的发挥 | 第46-48页 |
结 论 | 第48-49页 |
参考书目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