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4页 |
导言 | 第14-16页 |
第一章 不完备合同分析中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 第16-29页 |
第一节 对效率的不同理解 | 第16-18页 |
第二节 对公平的不同理解 | 第18-23页 |
一、对公平的观察视角 | 第18-20页 |
二、对公平的两种分类 | 第20-23页 |
第三节 公平和效率的关系 | 第23-27页 |
一、冲突的公平和效率 | 第23-26页 |
二、协调的公平效率 | 第26-27页 |
第四节 法经济学对公平和效率的选择 | 第27-29页 |
第二章 不完备合同的基本理论 | 第29-62页 |
第一节 完备合同的基本条件 | 第29-46页 |
一、合同当事人的“经济人”品格 | 第29-45页 |
二、完全竞争的市场环境 | 第45-46页 |
第二节 不完备合同存在的原因 | 第46-57页 |
一、有限理性 | 第46页 |
二、不完全信息 | 第46-48页 |
三、交易成本 | 第48-57页 |
第三节 解决不完备合同的合同网络框架 | 第57-62页 |
一、附加保险合同 | 第58页 |
二、远期合同转化为期货合同 | 第58-59页 |
三、借助长期合同 | 第59-62页 |
第三章 不完备合同补充的顺序规则 | 第62-68页 |
第一节 合同漏洞补充的基本方式 | 第62-65页 |
一、以共同的默示意图补充 | 第62-63页 |
二、以推定的当事人意图补充 | 第63页 |
三、以法律规范补充 | 第63-64页 |
四、以习惯和惯例补充 | 第64-65页 |
第二节 补充顺序 | 第65-68页 |
第四章 履约中不完备合同的补充 | 第68-93页 |
第一节 买卖合同标的物毁损、灭失风险负担的分配 | 第68-78页 |
一、两种类型的风险移转立法 | 第69-73页 |
二、两种风险移转类型的经济分析 | 第73-76页 |
三、我国交付主义原则的缺陷及改进 | 第76-78页 |
第二节 格式合同的经济分析 | 第78-93页 |
一、格式合同内容的效率因素 | 第78-80页 |
二、格式合同中的不公平条款——对效率的抵消 | 第80-82页 |
三、国外对格式合同的规制 | 第82-87页 |
四、反垄断法的目标取向 | 第87-91页 |
五、格式合同和合同自由 | 第91-93页 |
第五章 违约中不完备合同的补充 | 第93-122页 |
第一节 实际履行的经济分析 | 第93-106页 |
一、两大法系、国际公约对实际履行的态度 | 第94-103页 |
二、实际履行的成本效益分析 | 第103-106页 |
第二节 损害赔偿的经济分析 | 第106-115页 |
一、两种赔偿方式 | 第106-109页 |
二、两种损害赔偿方式的效率性选择 | 第109-111页 |
三、损害赔偿的应当预见规则限制 | 第111-115页 |
第三节 惩罚性赔偿 | 第115-122页 |
一、惩罚性损害赔偿制度概述 | 第115-119页 |
二、惩罚性赔偿的效率分析 | 第119-122页 |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与制度经济学 | 第122-135页 |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与制度经济学的关系概述 | 第122-124页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与制度经济学国家观的比较 | 第124-129页 |
一、国家的起源 | 第124-126页 |
二、国家的职能与目的 | 第126-129页 |
第三节 技术和制度的关系 | 第129-132页 |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和制度的关系 | 第129-130页 |
二、制度经济学关于技术和制度的关系 | 第130-131页 |
三、马克思主义对制度经济学在技术和制度关系方面的影响 | 第131-132页 |
第四节 整体主义和个体主义的分歧 | 第132-135页 |
参考文献 | 第135-140页 |
后记 | 第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