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引言 | 第1-13页 |
·酸雨的定义 | 第9页 |
·酸雨的组成 | 第9页 |
·酸雨的成因 | 第9页 |
·酸雨的现状及问题 | 第9-10页 |
·现状 | 第9-10页 |
·危害 | 第10页 |
·酸雨的研究进展 | 第10-13页 |
·国外酸雨的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我国的酸雨研究进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研究区的环境概况 | 第13-15页 |
·地理位置 | 第13页 |
·气候 | 第13页 |
·土壤环境 | 第13页 |
·植被 | 第13-14页 |
·工业布局 | 第14页 |
·酸雨现状 | 第14-15页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实验样地的选择 | 第15页 |
·林分调查 | 第15页 |
·雨水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15页 |
·雨水样品采集方法 | 第15页 |
·雨水样品分析方法 | 第15页 |
·土壤调查与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土壤调查 | 第15-16页 |
·土壤样品分析 | 第16页 |
·土壤微生物分析 | 第16-17页 |
·制备土壤悬浮液 | 第16-17页 |
·配制培养基,制平板 | 第17页 |
·接种 | 第17页 |
·计数 | 第17页 |
·染色与鉴定 | 第17页 |
·施生石灰实验 | 第17-18页 |
第四章 柳州酸雨的化学特征及动态 | 第18-25页 |
·降水的pH值及动态 | 第18-20页 |
·降水中各主要离子的浓度及变化 | 第20-25页 |
·降水的SO_4~(2-)浓度及变化 | 第20-23页 |
·降水的NO_3~-浓度及变化 | 第23页 |
·降水Ca~(2+)的浓度及变化 | 第23-24页 |
·降水NH_4~+的浓度及变化 | 第24-25页 |
第五章 酸雨对马尾松林分生长的影响 | 第25-28页 |
·酸雨对马尾松林木个体胸径生长量的影响 | 第25-26页 |
·酸雨对马尾松林木个体树高生长量的影响 | 第26页 |
·酸雨对马尾松林木个体材积生长量的影响 | 第26-28页 |
第六章 酸雨对马尾松林分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28-43页 |
·土壤pH值 | 第28-29页 |
·酸雨对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28页 |
·土壤pH值的季节变化 | 第28页 |
·施石灰对土壤pH值的影响 | 第28-29页 |
·土壤全氮 | 第29-31页 |
·酸雨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 第29页 |
·土壤全氮的季节变化 | 第29-30页 |
·施石灰对土壤全氮的影响 | 第30-31页 |
·土壤有机质 | 第31-32页 |
·酸雨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第31页 |
·土壤有机质的季节变化 | 第31页 |
·施石灰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 第31-32页 |
·土壤全磷和速效磷 | 第32-34页 |
·酸雨对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影响 | 第32-33页 |
·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季节变化 | 第33页 |
·施石灰对土壤全磷和速效磷的影响 | 第33-34页 |
·土壤全钾和速效钾 | 第34-36页 |
·酸雨对土壤全钾和速效钾的影响 | 第34-35页 |
·土壤全钾和速效钾的季节变化 | 第35页 |
·施石灰对土壤全钾和速效钾的影响 | 第35-36页 |
·土壤交换性铝 | 第36-38页 |
·酸雨对土壤交换性铝的影响 | 第36-37页 |
·土壤交换性铝的季节变化 | 第37页 |
·施石灰对土壤交换性铝的的影响 | 第37-38页 |
·土壤全硫和有效硫 | 第38-40页 |
·酸雨对土壤全硫和有效硫的影响 | 第38页 |
·土壤全硫和有效硫的季节变化 | 第38-39页 |
·施石灰对土壤全硫和有效硫的影响 | 第39-40页 |
·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 | 第40-43页 |
·酸雨对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影响 | 第40页 |
·土壤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季节变化 | 第40-41页 |
·施石灰对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的影响 | 第41-43页 |
第七章 酸雨和施石灰对林分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43-51页 |
·土壤微生物总量 | 第43-44页 |
·土壤细菌 | 第44-45页 |
·细菌的数量及季节变化 | 第44-45页 |
·施石灰对细菌的影响 | 第45页 |
·土壤放线菌 | 第45-47页 |
·放线菌的数量及季节变化 | 第45-47页 |
·施石灰对放线菌的影响 | 第47页 |
·土壤真菌 | 第47-49页 |
·真菌的数量及季节变化 | 第47-48页 |
·施石灰对真菌的影响 | 第48-49页 |
·土壤固氮菌 | 第49-51页 |
·固氮菌的数量及季节变化 | 第49-50页 |
·施石灰对固氮菌的影响 | 第50-51页 |
第八章 问题与讨论 | 第51-58页 |
·柳州市酸雨形成原因分析 | 第51页 |
·马尾松林木生长对酸雨的适应性 | 第51-52页 |
·酸雨影响土壤化学性质的机理 | 第52-54页 |
·施石灰对缓解酸雨区土壤酸化的作用 | 第54页 |
·酸雨防治对策 | 第54-58页 |
第九章 结束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附录一: 长塘与三门江样地图片 | 第65-68页 |
附录二: 长塘与三门江马尾松林下土壤微生物培养图片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