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模型与保持架动态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1 绪论 | 第10-31页 |
·课题的工程背景 | 第10-12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状况 | 第13-28页 |
·滚动轴承动力学分析 | 第13-19页 |
·保持架动态性能(打滑与稳定性)分析 | 第19-24页 |
·虚拟样机与物理样机相似度分析和可信度评估 | 第24-28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8-31页 |
2 滚动轴承分析理论基础 | 第31-47页 |
·滚动轴承的几何关系和运动关系 | 第31-35页 |
·角接触球轴承 | 第31-34页 |
·圆柱滚子轴承 | 第34-35页 |
·坐标系的选择与变换 | 第35-41页 |
·坐标系的建立 | 第36页 |
·坐标系转动与变换 | 第36-40页 |
·圆柱坐标系与直角坐标系间的转换 | 第40-41页 |
·Hertz接触理论 | 第41-45页 |
·线接触 | 第41-43页 |
·点接触 | 第43-45页 |
·高速滚动轴承润滑 | 第45-46页 |
·高速滚动轴承失效形式 | 第46页 |
·小结 | 第46-47页 |
3 高速圆柱滚子轴承和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模型 | 第47-93页 |
·高速滚子轴承动力学模型 | 第48-69页 |
·坐标系的建立 | 第48-49页 |
·基本假设 | 第49-50页 |
·滚子与滚道的相互作用 | 第50-57页 |
·滚子与保持架的相互作用 | 第57-62页 |
·保持架与引导套圈的相互作用 | 第62-65页 |
·滚子的润滑油粘性阻力 | 第65-67页 |
·高速滚子轴承动力学方程及求解 | 第67-69页 |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模型 | 第69-89页 |
·坐标系的建立 | 第69-70页 |
·基本假设 | 第70-71页 |
·球与滚道的相互作用 | 第71-78页 |
·球与保持架的相互作用 | 第78-82页 |
·保持架与引导套圈的相互作用 | 第82-85页 |
·球的润滑油粘性阻力 | 第85-86页 |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动力学方程及求解 | 第86-89页 |
·保持架质心轨迹的数值仿真与实验验证 | 第89-91页 |
·小结 | 第91-93页 |
4 高速滚动轴承保持架动态性能分析 | 第93-125页 |
·保持架打滑分析 | 第94-102页 |
·高速圆柱滚子轴承保持架打滑分析 | 第94-102页 |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打滑分析 | 第102页 |
·保持架稳定性(质心运动轨迹)分析 | 第102-123页 |
·高速滚子轴承保持架稳定性的分析 | 第104-115页 |
·高速角接触球轴承保持架稳定性的分析 | 第115-123页 |
·小结 | 第123-125页 |
5 滚动轴承数值仿真系统可信度计算方法 | 第125-152页 |
·相似度计算 | 第126-131页 |
·概述 | 第126页 |
·相似系统度量 | 第126-131页 |
·模糊层次相似度计算方法 | 第131-133页 |
·多层系统相似度 | 第133-134页 |
·滚动轴承数值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实例 | 第134-140页 |
·滚动轴承数值仿真系统可信度评估软件 | 第140-151页 |
·小结 | 第151-152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152-155页 |
·论文工作总结 | 第152-153页 |
·后续研究工作展望 | 第153-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155-164页 |
附录A 牛顿运动微分方程 | 第164-165页 |
附录B 欧拉动力学方程 | 第165-16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166-167页 |
论文创新点摘要 | 第167-168页 |
致谢 | 第168-169页 |
作者简介 | 第169-1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