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天(宇宙航行)论文--航天仪表、航天器设备、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论文--制导与控制论文

基于卫星编队遥感图像的对地定位算法研究

图目录第1-14页
表目录第14-15页
摘要第15-17页
ABSTRACT第17-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33页
 1.1 研究背景第19-26页
  1.1.1 遥感卫星技术的发展第19-21页
  1.1.2 卫星遥感图像定位技术的发展第21-24页
  1.1.3 现代卫星遥感测量面临的问题第24-26页
  1.1.4 卫星遥感对地定位未来发展趋势第26页
 1.2 现有研究综述第26-30页
  1.2.1 卫星编队构成机理及应用研究第26-27页
  1.2.2 基于画幅式图像的卫星摄影测量第27-28页
  1.2.3 基于扫描式图像的卫星摄影测量第28-29页
  1.2.4 摄影测量联合平差第29-30页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第30-33页
  1.3.1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30-32页
  1.3.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第32-33页
第二章 卫星摄影测量基础第33-51页
 2.1 射影几何变换第33-36页
  2.1.1 变换群与几何学第33-34页
  2.1.2 射影变换和射影坐标第34页
  2.1.3 三维空间中的坐标变换第34-36页
 2.2 常用坐标系定义第36-40页
  2.2.1 天球坐标系第36-37页
  2.2.2 地心坐标系第37-38页
  2.2.3 卫星轨道坐标系第38页
  2.2.4 摄影测量坐标系第38页
  2.2.5 椭球切面直角坐标系第38页
  2.2.6 像平面坐标系第38-39页
  2.2.7 像空间坐标系第39页
  2.2.8 摄像机坐标系第39页
  2.2.9 大地坐标系第39-40页
 2.3 摄像机模型第40-46页
  2.3.1 图像投影第40-41页
  2.3.2 摄像机线性模型第41-45页
  2.3.3 摄像机非线性模型第45-46页
 2.4 卫星轨道基础与摄影测量特性第46-48页
  2.4.1 卫星轨道基础第46-48页
  2.4.2 卫星及其摄像系统的测量特性第48页
  2.4.3 摄像机几何配置方式第48页
 2.5 基于卫星编队的摄影测量第48-51页
  2.5.1 基于卫星编队摄影测量的优势第48-49页
  2.5.2 常用摄影测量卫星编队类型第49-51页
第三章 卫星绕飞编队构成机理与摄影测量性能研究第51-81页
 3.1 卫星绕飞编队相对运动分析第51-60页
  3.1.1 引言第51-52页
  3.1.2 动力学相对运动分析第52-55页
  3.1.3 一般运动学相对运动分析第55-57页
  3.1.4 基于零倾角轨道变换的运动学相对运动分析第57-60页
 3.2 卫星绕飞编队轨道设计第60-67页
  3.2.1 相对运动统一方程第60-61页
  3.2.2 卫星绕飞编队的轨道设计第61-66页
  3.2.3 相对运动方程的线性化误差分析第66-67页
 3.3 摄影测量卫星编队轨道设计第67-72页
  3.3.1 摄影测量卫星轨道设计准则第67-68页
  3.3.2 卫星摄影测量对图像重叠率的要求第68-70页
  3.3.3 卫星摄影测量对图像质量的要求第70-71页
  3.3.4 卫星编队轨道设计实例第71-72页
  3.3.5 结论第72页
 3.4 卫星编队直接定位精度分析第72-80页
  3.4.1 定位精度表示方法第72-73页
  3.4.2 前向交会定位精度的理论分析第73-76页
  3.4.3 前向交会定位精度的仿真分析第76-80页
  3.4.4 结论第80页
 3.5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四章 摄像机相对定向算法研究第81-103页
 4.1 引言第81-82页
 4.2 图像空间几何约束关系第82-87页
  4.2.1 立体像对透视极线几何约束第82-84页
  4.2.2 立体像对仿射极线几何约束第84-86页
  4.2.3 多视图几何约束第86-87页
 4.3 基于点匹配的立体像对相对定向算法研究第87-94页
  4.3.1 概述第87页
  4.3.2 线性相对定向算法第87-89页
  4.3.3 非线性相对定向算法第89-91页
  4.3.4 仿射意义下的立体像对相对定向第91页
  4.3.5 相对定向算法性能分析第91-94页
 4.4 基于点匹配的多视图相对定向算法研究第94-101页
  4.4.1 概述第94-95页
  4.4.2 基于仿射矩阵分解的相对定向算法第95-98页
  4.4.3 基于射影矩阵分解的相对定向算法第98-99页
  4.4.4 矩阵分解算法的递归实现和匹配点丢失处理第99页
  4.4.5 多视图相对定向算法性能分析第99-101页
 4.5 基于直线匹配的相对定向算法研究第101-102页
 4.6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五章 摄像机姿态确定算法研究第103-115页
 5.1 基于卫星编队基线观测向量的摄像机姿态确定算法第103-109页
  5.1.1 摄像机姿态确定算法原理第103-105页
  5.1.2 摄像机姿态的求解算法第105-107页
  5.1.3 摄像机姿态确定精度分析第107-109页
  5.1.4 结论第109页
 5.2 摄像机姿态参数估计第109-114页
  5.2.1 概述第109-110页
  5.2.2 姿态观测方程、卫星运动学与动力学方程第110页
  5.2.3 扩展卡尔曼滤波算法第110-111页
  5.2.4 非线性预测滤波算法第111-113页
  5.2.5 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第113-114页
 5.3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六章 摄影测量联合平差算法研究第115-127页
 6.1 摄影测量联合平差基础第115-117页
  6.1.1 摄影测量平差分类第115-116页
  6.1.2 摄影测量平差中的控制第116页
  6.1.3 摄影测量联合平差的数学模型第116-117页
 6.2 稳健估计算法第117-121页
  6.2.1 M估计法第118-119页
  6.2.2 RANSAC估计法第119页
  6.2.3 LMedS估计法第119-120页
  6.2.4 三种稳健估计算法性能比较第120-121页
 6.3 基于 GPS和卫星编队的对地定位仿真实验第121-123页
 6.4 卫星网与大地网的转换第123-126页
  6.4.1 概述第123页
  6.4.2 卫星网与地面网转换的数学模型第123-124页
  6.4.3 卫星网与地面网的联合平差第124-125页
  6.4.4 空间投影变换与遥感制图第125-126页
 6.5 本章小结第126-127页
第七章 图像特征提取与高精度定位算法研究第127-143页
 7.1 图像特征分类及高精度定位原理第127-130页
  7.1.1 图像特征分类第127-129页
  7.1.2 图像特征高精度定位原理第129-130页
 7.2 点特征提取与亚像素定位算法研究第130-139页
  7.2.1 节点特征提取算法简介第130-132页
  7.2.2 基于多特征复合的节点特征快速提取算法第132-135页
  7.2.3 节点特征的亚像素定位算法研究第135-139页
 7.3 线特征提取与亚像素定位算法研究第139-142页
  7.3.1 线特征提取与亚像素定位算法简介第139-140页
  7.3.2 小尺度条件下道路特征定位误差分析第140-142页
 7.4 本章小结第142-143页
第八章 图像匹配算法研究第143-161页
 8.1 图像匹配原理与算法简介第143-146页
  8.1.1 图像匹配原理第143-144页
  8.1.2 匹配算法简介第144-146页
 8.2 匹配特征区域的快速最优选择算法第146-152页
  8.2.1 匹配测度函数极值存在的充要条件第146-148页
  8.2.2 匹配可靠性分析第148-149页
  8.2.3 匹配精度分析第149-150页
  8.2.4 特征区域的快速最优选择算法第150-152页
 8.3 匹配搜索空间确定算法研究第152-155页
  8.3.1 图像矩不变量及其匹配测度定义第152-153页
  8.3.2 基于矩不变量和奇异值分解的特征匹配算法第153-154页
  8.3.3 匹配算法性能实验及分析第154-155页
 8.4 匹配搜索策略研究第155-160页
  8.4.1 常用搜索策略第155-156页
  8.4.2 基于改进遗传算法的匹配搜索策略第156-160页
 8.5 本章小结第160-161页
第九章 结论与展望第161-163页
 9.1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61-162页
 9.2 未来研究展望第162-163页
致谢第163-164页
参考文献第164-174页
附录A 卫星轨道根数定义第174-176页
附录B 四元数定义第176-177页
附录C 论文中常用缩写注释第177-179页
附录D 与论文相关的工作第179页

论文共17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低温对水稻幼苗碳、氮代谢相关酶的影响
下一篇:民办高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