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2页 |
§1.1 种衣剂的发展简史 | 第9-14页 |
§1.1.1 国外种衣剂的研制及其发展 | 第10-11页 |
§1.1.2 我国种衣剂的研制及其发展 | 第11-14页 |
§1.2 种衣剂的分类及特点 | 第14-17页 |
§1.2.1 悬浮种衣剂的性能特点及质量技术标准 | 第15-16页 |
§1.2.2 种衣剂的生物学特性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 第16-17页 |
§1.3 我国种衣剂应用现状 | 第17-18页 |
§1.4 我国种衣剂研究和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 第18-19页 |
§1.5 我国种衣剂研究和生产的发展方向 | 第19页 |
§1.6 本课题来源和研究目的 | 第19-20页 |
§1.7 本课题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8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2-33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2-23页 |
§2.1.1 供试生物 | 第22页 |
§2.1.2 供试药剂 | 第22页 |
§2.1.3 供试助剂 | 第22-23页 |
§2.1.4 供试微肥 | 第23页 |
§2.1.5 供试植物生长调节剂 | 第23页 |
§2.1.6 主要设备和仪器 | 第23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3-33页 |
§2.2.1 载药种衣剂的配制方法 | 第23-24页 |
§2.2.2 种子包衣方法 | 第24页 |
§2.2.3 种衣剂安全性试验方法 | 第24页 |
§2.2.4 药效试验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2.2.5 调查方法与数据处理 | 第25-26页 |
§2.2.6 种衣剂助剂筛选方法 | 第26-29页 |
§2.2.7 生产工艺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2.2.8 种衣剂产品的检验方法的研究 | 第30-31页 |
§2.2.9 室内毒力试验方法 | 第31页 |
§2.2.10 田间药效试验方法 | 第31-33页 |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3-52页 |
§3.1 种衣剂药剂配方研究结果 | 第33-36页 |
§3.1.1 药剂安全剂量的研究 | 第33-35页 |
§3.1.2 种衣剂药效试验结果 | 第35-36页 |
§3.2 种衣剂助剂研究试验结果 | 第36-41页 |
§3.2.1 载体、乳化剂、润湿剂、增稠剂研究试验结果 | 第36-38页 |
§3.2.2 成膜剂的研究试验结果 | 第38-39页 |
§3.2.3 防冻剂、防腐剂研究试验结果 | 第39-40页 |
§3.2.4 微肥、生长调节剂研究试验结果 | 第40页 |
§3.2.5 其它助剂研究结果 | 第40-41页 |
§3.3 丁硫·酮种衣剂配方 | 第41页 |
§3.4 生产工艺研究结果 | 第41-43页 |
§3.4.1 种衣剂生产设备选择与研磨方法结果 | 第41-42页 |
§3.4.2 6.5%丁硫·酮悬浮种衣剂生产工艺研究 | 第42-43页 |
§3.5 种衣剂产品质量标准的制定 | 第43-46页 |
§3.5.1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方法 | 第43-44页 |
§3.5.2 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 第44-45页 |
§3.5.3 6.5%丁硫·酮悬浮种衣剂产品质量标准 | 第45-46页 |
§3.5.4 产品检验 | 第46页 |
§3.6 6.5%丁硫·酮种衣剂室内药效(毒力)试验结果 | 第46-48页 |
§3.6.1 小麦种子包衣对粘虫的室内药效(毒力)试验结果 | 第46-47页 |
§3.6.2 小麦种子包衣对小麦条锈病的室内药效试验结果 | 第47-48页 |
§3.7 6.5%丁硫·酮种衣剂田间药效试验结果 | 第48-52页 |
第四章 问题与讨论 | 第52-54页 |
§4.1 6.5%丁硫·酮种衣剂的有效成分 | 第52页 |
§4.2 6.5%丁硫·酮种衣剂配套助剂 | 第52页 |
§4.3 种衣剂生产设备和工艺 | 第52页 |
§4.4 种衣剂剂型特点 | 第52-53页 |
§4.5 6.5%丁硫·酮悬浮种衣剂毒性市场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