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关于跨国公司的R&D国际化活动 | 第1-29页 |
第一章 跨国公司R&D国际化趋势 | 第8-18页 |
1.1 当代跨国公司R&D战略地位的提升 | 第8-10页 |
1.2 跨国公司R&D国际化趋势的主要特征 | 第10-12页 |
1.3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历史演进 | 第12-14页 |
1.3.1 R&D国际化是生产经营国际化发展的必然结果 | 第12-13页 |
1.3.2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历史演进 | 第13-14页 |
1.4 跨国公司面临的不确定性与R&D国际化 | 第14-16页 |
1.4.1 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与R&D国际化 | 第14-15页 |
1.4.2 资源的不确定性与R&D国际化与R&D国际化 | 第15页 |
1.4.3 R&D自身所特有的不确定性与R&D国际化 | 第15-16页 |
1.4.4 市场信息不对称所带来的不确定性与R&D国际化 | 第16页 |
1.5 当今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模式分析 | 第16-18页 |
第二章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理论分析 | 第18-22页 |
2.1 传统跨国公司理论对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解释及其局限性 | 第18-19页 |
2.2 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理论 | 第19-21页 |
2.3 跨国公司跨国合作R&D理论 | 第21-22页 |
第三章 跨国公司的R&D国际化战略研究 | 第22-29页 |
3.1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内部化战略——海外R&D投资 | 第23-24页 |
3.1.1 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的设立方式及其选择 | 第23-24页 |
3.1.2 跨国公司海外R&D机构的类型 | 第24页 |
3.2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外部化战略——跨国R&D合作 | 第24-27页 |
3.2.1 跨国公司采取内部化的R&D国际化战略的制约因素 | 第24-25页 |
3.2.2 跨国R&D合作及其主要形式——R&D战略联盟 | 第25-26页 |
3.2.3 跨国公司建立跨国R&D战略联盟的意义 | 第26页 |
3.2.4 跨国R&D战略联盟的管理 | 第26-27页 |
3.3 跨国公司R&D投资的区位选择 | 第27-29页 |
3.3.1 影响跨国公司海外R&D区位选择的因素 | 第27-28页 |
3.3.2 对区位选择影响因素的分析 | 第28-29页 |
下篇: 跨国公司R&D国际化的对策研究 | 第29-54页 |
第四章 “迎进来”战略的实施 | 第30-45页 |
4.1 我国实施“迎进来”战略的意义 | 第30-31页 |
4.2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机构的特点与趋势 | 第31-35页 |
4.2.1 研发是跨国公司在华新一轮竞争的风向标 | 第31-32页 |
4.2.2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R&D机构的特点与趋势 | 第32-33页 |
4.2.3 跨国公司的跨国R&D合作与中国 | 第33-34页 |
4.2.4 跨国公司在华R&D机构案例分析 | 第34-35页 |
4.3 跨国公司对核心技术的控制 | 第35-37页 |
4.4 宏观角度的对策研究 | 第37-39页 |
4.4.1 跨国公司R&D海外投资的区位选择对我国的政策启示 | 第37-38页 |
4.4.2 我国应采取的政策选择 | 第38-39页 |
4.5 微观角度的对策研究 | 第39-43页 |
4.6 我国实施“迎进来”战略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 | 第43-45页 |
第五章 “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 第45-54页 |
5.1 我国企业实施R&D国际化的意义 | 第45页 |
5.2 我国企业内部化的R&D国际化战略和外部化的R&D国际化战略的选择 | 第45-46页 |
5.3 我国企业R&D国际化战略的实施 | 第46-49页 |
5.3.1 我国企业海外R&D投资方式的选择 | 第46-47页 |
5.3.2 我国企业海外R&D机构类型的选择 | 第47页 |
5.3.3 我国企业海外R&D机构的区位选择 | 第47-48页 |
5.3.4 组建技术开发型国际合资企业 | 第48-49页 |
5.3.5 建立跨国R&D战略联盟 | 第49页 |
5.4 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管理 | 第49-52页 |
5.4.1 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组织结构管理 | 第49-50页 |
5.4.2 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资金结构管理 | 第50页 |
5.4.3 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国际项目管理 | 第50-51页 |
5.4.4 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技术管理 | 第51-52页 |
5.4.5 我国企业R&D国际化的R&D成果管理 | 第52页 |
5.5 完善我国海外投资方面的政策法律体系 | 第52-54页 |
附件: 跨国公司在华设立的82家R&D机构名单 | 第54-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