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行政指导的产生--行政指导是市场经济和现代行政发展的必然产物 | 第1-12页 |
二、 行政指导的概念、性质 | 第12-22页 |
(一) 行政指导的主体即行政主体 | 第12页 |
(二) 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的单方行为 | 第12-13页 |
(三) 行政指导不具有直接的法律强制力,但通常具有事实上的强制力 | 第13-14页 |
(四) 行政指导具有权力性 | 第14-16页 |
(五) 行政指导是一种行政行为 | 第16-18页 |
(六) 行政指导种类繁多,方法多样 | 第18页 |
(七) 行政指导属于积极行政的范畴 | 第18-19页 |
(八) 行政指导是对依法行政原则的必要补充 | 第19-22页 |
三、 中国行政指导的实践 | 第22-40页 |
(一) 在转型时期,我国建立健全行政指导制度的必要性 | 第22-27页 |
1 实行行政指导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 第22-23页 |
2 行政指导是转型时期,转变政府职能的最佳选择 | 第23-25页 |
3 行政指导是现代行政效益原则的必要要求 | 第25-26页 |
4 行政指导是灵活处理转型过程中遗留问题的需要 | 第26-27页 |
(二) 我国行政指导的历史考察 | 第27-35页 |
1 第一阶段(1952年-1958年) | 第27-28页 |
2 第二阶段(1979-1991年) | 第28-30页 |
3 第三阶段(1992- ) | 第30-35页 |
(三) 我国行政指导存在的问题 | 第35-40页 |
1 信息交流“阻隔”过大,“官民合意”空间缺乏 | 第36页 |
2 行政指导与行政命令混淆 | 第36-37页 |
3 削弱了企业自身的责任意识,甚至削弱了行业的自治能力 | 第37页 |
4 缺乏对第三人的程序保护 | 第37页 |
5 自由裁量空间过于宽泛,易使行政法治空洞化 | 第37页 |
6 行政指导误导、滥用、越权行政指导大量存在,行政指导的科学性有待提高 | 第37-38页 |
7 诱发某些腐败行为 | 第38页 |
8 行政指导责任不明确,缺乏必要的救济手段 | 第38-40页 |
四、 转型时期中国行政指导的法律控制 | 第40-50页 |
(一) 对行政指导的事前控制 | 第40-41页 |
(二) 对行政指导的事中控制 | 第41-46页 |
1 注重并规范行政指导模式 | 第42-43页 |
2 规范行政指导的程序 | 第43-46页 |
(三) 对行政指导的事后控制 | 第46-50页 |
结束语 | 第50-51页 |
参考书目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