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传奇中的西域人物形象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外文摘要 | 第4-15页 |
前言 | 第15-16页 |
第1章 唐代西域胡人及其在唐代文学中的反映 | 第16-19页 |
·“西域”、“胡人”的界定 | 第16页 |
·唐代的中西交流 | 第16-17页 |
·唐代中西交流在文学中的反映 | 第17-19页 |
第2章 唐传奇中的胡僧形象 | 第19-33页 |
·唐传奇中的胡僧题材概述 | 第19-22页 |
·道教背景的胡僧题材 | 第19-20页 |
·佛教背景的胡僧题材 | 第20-21页 |
·背景不清的胡僧题材 | 第21-22页 |
·胡僧形象的妖魔化 | 第22-29页 |
·非我族类,其形必异 | 第22-23页 |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 第23-24页 |
·非我族类,其行必异 | 第24-25页 |
·妖魔化的根本原因 | 第25-29页 |
·胡僧形象的中土化 | 第29-32页 |
·宗教法术的中土化 | 第29页 |
·济世方式的中土化 | 第29-30页 |
·宗教伦理的中土化 | 第30-31页 |
·中土化的原因和目的 | 第31-32页 |
·小结 | 第32-33页 |
第3章 唐传奇中的胡商形象 | 第33-45页 |
·唐传奇中的胡商题材概述 | 第33-35页 |
·唐代中西贸易的多样性 | 第33页 |
·珠宝贸易在唐传奇中的一枝独秀 | 第33-35页 |
·胡商识宝的文化寓意 | 第35-39页 |
·胡商识中土之宝的文化寓意 | 第35-37页 |
·胡商识异域之宝的文化寓意 | 第37-38页 |
·胡商识宝的神秘主义倾向 | 第38-39页 |
·珠宝贸易中的商业伦理 | 第39-43页 |
·对惟利是图的彻底否定 | 第39-40页 |
·对诚信尚义的夸张想象 | 第40-43页 |
·夸张想象的文化基因 | 第43页 |
·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唐传奇中的其他胡人形象 | 第45-53页 |
·唐传奇中的胡奴形象 | 第45-48页 |
·胡奴形象概述 | 第46页 |
·胡奴-中土人的私有财产 | 第46-48页 |
·对私有财产的企盼 | 第48页 |
·唐传奇中的胡女形象 | 第48-49页 |
·胡女形象概述 | 第48-49页 |
·胡女形象的传奇化 | 第49页 |
·胡女形象的妖魔化 | 第49页 |
·唐传奇中的胡鬼、胡神 | 第49-51页 |
·地狱胡风 | 第50页 |
·胡鬼的妖魔化 | 第50-51页 |
·胡神的妖魔化 | 第51页 |
·小结 | 第51-53页 |
第5章 结论 | 第53-57页 |
·唐传奇中各类形象的共性和个性 | 第53页 |
·唐传奇中的异域想象 | 第53-55页 |
·异域形象妖魔化、神秘化的原因 | 第53-54页 |
·唐传奇中关于胡人的套话 | 第54-55页 |
·形象学在文学研究中的理论意义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59页 |
注释 | 第59-63页 |
独创性声明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