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十年代小说的诸种道德价值取向评述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 目录 | 第5-7页 | 
| 引言 | 第7-9页 | 
| 一、 对道德的认识 | 第9-22页 | 
| (一) 道德存在的理由 | 第9-10页 | 
| (二) 中西方对道德问题的不同阐述 | 第10-17页 | 
| (三) 道德与宗教 | 第17-19页 | 
| (四) 道德与善 | 第19-20页 | 
| (五) 道德自律 | 第20-22页 | 
| 二、 文学与道德 | 第22-29页 | 
| (一) 文学与道德的关系 | 第22-23页 | 
| (二) 道德的中介作用 | 第23-25页 | 
| (三) 道德在文学中的表现 | 第25-29页 | 
| 三、 九十年代小说的诸种道德价值取向描述 | 第29-43页 | 
| (一) 追求道德理想主义,坚决排斥世俗 | 第30-33页 | 
| (二) 不遵守任何道德规则,只以自己的感觉为主 | 第33-35页 | 
| (三) 在传统与现实的夹缝中,显示出一种矛盾心理 | 第35-38页 | 
| (四) 适应市场大潮,迎合大众的心理,融入世俗 | 第38-40页 | 
| (五) 对传统道德进行新的解读 | 第40-43页 | 
| 四、 九十年代小说走向世俗化的原因 | 第43-50页 | 
| (一) 外因:社会地位的原因 | 第43-45页 | 
| (二) 内因:知识分子自身的原因 | 第45-50页 | 
| 五、 九十年代小说多元化道德价值取向评判 | 第50-56页 | 
| (一) 个性化的“人”的生命意识的全面觉醒 | 第50-52页 | 
| (二) 为建立新的道德价值标准提供参照 | 第52-56页 | 
| 结论 | 第56-57页 |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 注释 | 第59-62页 | 
| 后记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