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动画传播状况研究
前言 | 第1-9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9-31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9-14页 |
一. 机遇面前无可奈何 | 第9页 |
二. 困难重重背后有因 | 第9-12页 |
三. 疲软不振忧心忡忡 | 第12-14页 |
四. 问题的提出 | 第14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14-16页 |
第三节 研究的理论依据 | 第16-22页 |
一. 传播学理论 | 第16-22页 |
二. 戏剧主义理论与叙述理论 | 第22页 |
第四节 同类研究回顾 | 第22-24页 |
第五节 研究思路、方法和创新 | 第24-31页 |
第二章 当代中国动画传播生存时空 | 第31-52页 |
第一节 动画传播的主宰力量 | 第32-35页 |
一. 动画市场的集散地 | 第33-34页 |
二. 醉翁之意不在酒 | 第34-35页 |
第二节 动画传播的时代特征 | 第35-43页 |
一. 市场化的浸润 | 第35-37页 |
二. 动画与大众文化 | 第37-38页 |
三. 动画传播全球化 | 第38-39页 |
四. 动画运作产业化 | 第39-40页 |
五. 竞争年代创新化 | 第40-43页 |
第三节 动画片传播渠道 | 第43-45页 |
第四节 动画传播的受众 | 第45-49页 |
一. 不可忽视的受众 | 第45页 |
二. 技术类像时代的受众 | 第45-46页 |
三. 视觉化时代的受众 | 第46页 |
四. 享乐化时代的受众 | 第46-48页 |
五. 被制造的受众 | 第48页 |
六. 个体意识强化的受众 | 第48-49页 |
第五节 动画产品生存的空间 | 第49-52页 |
第三章 接近传播系统中的传者 | 第52-69页 |
第一节 中国动画的荣耀和困惑 | 第52-54页 |
一. 中国动画的荣耀 | 第52-53页 |
二. 中国的动画的困惑 | 第53-54页 |
第二节 传者调研--意义和内容 | 第54-58页 |
一. 研究的意义 | 第54-56页 |
二. 问题的提出 | 第56-57页 |
三. 传者调研的创新 | 第57页 |
四. 传者调研的实施 | 第57-58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发现 | 第58-69页 |
一. 人物采访、实地调研、深度访谈 | 第58-61页 |
二. 业界人士问卷调查 | 第61-69页 |
第四章 真实的受众(一) | 第69-104页 |
第一节 两地青少年动画受众问卷调查 | 第69-73页 |
一. 调查自身的定位 | 第69-70页 |
二. 调查的现实意义 | 第70页 |
三. 调查的思路和设计 | 第70-72页 |
四. 调查的具体方法 | 第72-73页 |
第二节 研究问题、假设及其检验 | 第73-92页 |
一. 对研究问题1的解答 | 第74-76页 |
二. 对研究问题2的解答 | 第76-78页 |
三. 对研究问题3的解答 | 第78-80页 |
四. 对研究问题4的解答 | 第80-83页 |
五. 对假设1的检验 | 第83-85页 |
六. 对假设2的检验 | 第85-87页 |
七. 付假设3的检验 | 第87-88页 |
八. 对假设4的检验 | 第88-89页 |
九. 对假设5的检验 | 第89-90页 |
十. 对假设6的检验 | 第90-91页 |
十一. 对假设7的检验 | 第91-92页 |
第三节 调查的发现和分析 | 第92-104页 |
一. 总体信息回顾 | 第92-99页 |
二. 研究问题的解答及其要义 | 第99-101页 |
三. 假设的检验及其要义 | 第101-104页 |
第五章 真实的受众(二) | 第104-118页 |
第一节 质化研究的必要性和目的 | 第104-105页 |
第二节 实地访谈 | 第105-111页 |
一. 访谈的时间地点 | 第105页 |
二. 所得的发现 | 第105-111页 |
第三节 主题群组研究 | 第111-118页 |
一. 研究的意义 | 第111页 |
二. 各次主题群组研究 | 第111-118页 |
第六章 中外动画片内容分析 | 第118-146页 |
第一节 动画片文本分析要义 | 第118-119页 |
一. 内容分析的必要性 | 第118页 |
二. 分析的构思与设计 | 第118-119页 |
第二节 中、日、美动画片内容分析 | 第119-139页 |
一. 分析变量的确定 | 第120页 |
二. 具体分析与指标梳理 | 第120-139页 |
第三节 研究的发现与分析 | 第139-146页 |
一. 国产片纵向的变化 | 第140-142页 |
二. 横向对比,特色与优劣 | 第142-146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建议 | 第146-161页 |
第一节 历时、共时的考察回顾 | 第146-148页 |
一. 大起大落的思考 | 第146-147页 |
二. 戴上辔头的转轨 | 第147页 |
三. 企业面临的对手 | 第147-148页 |
第二节 传者与受众:弥合与差异 | 第148-152页 |
一. 对中国动画业的关注点--不同 | 第148-149页 |
二. 对动漫产品的产业化运营--相似 | 第149-150页 |
三. 对国产片质量的认知--有些差异 | 第150-151页 |
四. 对中外动画片排名--不同 | 第151页 |
五. 对提高动画片可看性看法--接近 | 第151-152页 |
第三节 结论与建议 | 第152-161页 |
一. 传播环境急待改观 | 第152-154页 |
二. 传、受关系尚待改善 | 第154-157页 |
三. 传播内容尚有差距 | 第157-161页 |
结语 | 第161-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162-165页 |
后记 | 第165-1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