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富水软弱地层连拱隧道的非降水施工技术
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引言 | 第9-10页 |
·地铁区间隧道施工方法简述 | 第10-11页 |
·明挖法修建的区间隧道 | 第10页 |
·暗挖法施工的区间隧道 | 第10页 |
·盾构法修建的区间隧道 | 第10-11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3页 |
第二章 工程概况和技术特点 | 第13-18页 |
·工程设计概况 | 第13页 |
·区间隧道结构设计 | 第13-14页 |
·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 | 第14-16页 |
·周边环境 | 第16页 |
·工程特点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富水软弱地层超前预加固技术 | 第18-38页 |
·水平旋喷桩超前预加固技术 | 第20-26页 |
·加固管棚桩的桩体方案比选与特征 | 第20-23页 |
·水平旋喷桩超前预加固施工设计 | 第23-26页 |
·拱部土体加固 | 第23页 |
·掌子面加固防涌坍 | 第23-24页 |
·边墙仰拱土体加固 | 第24-25页 |
·砂层侵入隧道断面段的超前预加固 | 第25-26页 |
·小导管注浆 | 第26页 |
·洞内引水和洞外的局部动态降水 | 第26-29页 |
·洞内引水 | 第26页 |
·洞外的局部动态降水 | 第26-29页 |
·SK3+000~+140段降水井平面布置 | 第27页 |
·SK3+960~4+040段降水井平面布置 | 第27-28页 |
·降水井施工 | 第28-29页 |
·动态降水 | 第29页 |
·富水软弱下卧层地段施工技术 | 第29-31页 |
·水平旋喷桩超前预加固力学效果研究 | 第31-38页 |
·水平旋喷桩超前预加固的室内试验 | 第31-34页 |
·水平旋喷桩预加固效果的数值模拟分析 | 第34-38页 |
·计算建模 | 第34-35页 |
·计算结果分析 | 第35-38页 |
第四章 浅埋大断面的连拱隧道施工技术 | 第38-54页 |
·指导思想 | 第38页 |
·模型试验与模拟计算分析给施工的启示 | 第38-45页 |
·群洞隧道施工过程离心试验研究 | 第38-41页 |
·研究目的 | 第38-39页 |
·SK3+395断面开挖模拟离心模型试验思路 | 第39-40页 |
·SK3+395断面离心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三连拱复杂群洞隧道施工过程三维动态仿真分析 | 第41-45页 |
·计算模型 | 第42-43页 |
·计算主要成果 | 第43-45页 |
·主要结论 | 第45页 |
·施工路线选择 | 第45-47页 |
·小净距并行隧道施工技术 | 第47-49页 |
·工法选择 | 第47-48页 |
·线间土体加固 | 第48-49页 |
·二衬与防水技术研究 | 第49-54页 |
·二次衬砌 | 第49-53页 |
·防水施工 | 第53-54页 |
第五章 信息化施工 | 第54-63页 |
·信息化施工的思路与特征 | 第54-56页 |
·试验与计算分析 | 第56页 |
·原位试验 | 第56页 |
·室内模型试验 | 第56页 |
·模拟试验和仿真分析 | 第56页 |
·超前地质预报与动态设计 | 第56-58页 |
·监控量测 | 第58-63页 |
·监测流程 | 第58页 |
·监测项目方法和频率 | 第58-59页 |
·监测管理 | 第59-63页 |
·监测管理值 | 第59-60页 |
·监控量测的反馈程序 | 第60-61页 |
·管理体系 | 第61-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