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换索理论及其技术问题的研究
第1章 绪论 | 第1-15页 |
·斜拉桥的发展概况 | 第8-10页 |
·斜拉桥的使用现状及换索桥例 | 第10-12页 |
·换索设计常规做法及其不足 | 第12-13页 |
·本文所作的工作 | 第13-15页 |
第2章 斜拉桥换索问题的提出 | 第15-25页 |
·斜拉桥防护方法述评 | 第15-19页 |
·柔性索防护 | 第15-17页 |
·半刚性索防护 | 第17-18页 |
·刚性索防护 | 第18页 |
·当今拉索防护主流技术 | 第18-19页 |
·换索原因分析 | 第19-22页 |
·斜拉索的腐蚀疲劳断裂 | 第19-20页 |
·索梁、索塔处锚固点处的损伤及其疲劳抗力的降低 | 第20-21页 |
·施工质量不好及养护不当 | 第21页 |
·其它原因造成的拉索损伤 | 第21-22页 |
·换索的目的与任务 | 第22-23页 |
·改进换索设计的思路 | 第23-25页 |
第3章 换索理论分析与优化设计 | 第25-37页 |
·斜拉桥结构分析特点 | 第25-27页 |
·斜拉桥的计算分析模型 | 第27页 |
·换索结构分析 | 第27-32页 |
·换索计算图式 | 第28-30页 |
·换索过程内力分析及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30-32页 |
·换索目标优化分析 | 第32-34页 |
·换索、调索优化的计算机实现过程 | 第34页 |
·换索、调索优化目标的确定 | 第34-35页 |
·换索(调索)施工顺序的确定 | 第35-37页 |
第4章 换索工程实例分析与比较 | 第37-54页 |
·换索工程概况 | 第37-40页 |
·换索前的桥梁检测 | 第38-39页 |
·换索工程施工 | 第39-40页 |
·原换索设计 | 第40-41页 |
·新索设计 | 第40-41页 |
·换索结构分析 | 第41页 |
·换索过程中的索力检测 | 第41-43页 |
·索力测试方法 | 第41-42页 |
·卸旧索时的索力监测 | 第42页 |
·新索精确张拉阶段的索力监测与调整 | 第42-43页 |
·换索完工后(未调索)全桥技术状况评析 | 第43-46页 |
·索力分布情况 | 第43-45页 |
·主梁线形(高程)变化情况 | 第45-46页 |
·本文模型换索设计结果 | 第46-54页 |
·逼近换索前结构内力与线形的方法 | 第47-48页 |
·模型中的若干技术问题 | 第48-49页 |
·结果比较与分析 | 第49-54页 |
第5章 换索施工 | 第54-71页 |
·全桥换索前的技术检测 | 第54-58页 |
·常规施工程序、方法及工艺 | 第58-63页 |
·换索施工原则 | 第58页 |
·换索前的准备工作 | 第58-59页 |
·换索施工流程 | 第59页 |
·换索施工工艺 | 第59-62页 |
·施工注意事项 | 第62-63页 |
·索力监测 | 第63-67页 |
·索力测量的方法 | 第63-65页 |
·换索过程中的索力监测 | 第65-66页 |
·影响拉索振动频率若干因素的讨论 | 第66-67页 |
·换索过程中的高程监测 | 第67-68页 |
·换索后竣工测试 | 第68-69页 |
·换索工程新技术展望 | 第69-71页 |
·光纤传感技术在索力监测中及拉索健康监测中的应用 | 第69-71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71-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5页 |
附录 本文计算模型简图 | 第75-76页 |
攻读硕士学位发表的论文与科研实践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