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协议目录 | 第9-10页 |
图片目录 | 第10-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引言 | 第12-13页 |
1.2 公平交换协议 | 第13-18页 |
1.2.1 协议 | 第13-14页 |
1.2.2 公平交换协议的分类 | 第14-18页 |
1.2.3 对协议的攻击 | 第18页 |
1.3 目前的研究状况 | 第18-22页 |
1.4 本文的内容组织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公平准则 | 第24-34页 |
2.1 公平准则 | 第24-26页 |
2.2 公平性差异 | 第26-33页 |
2.2.1 公平程度的强弱定义 | 第26-31页 |
2.2.2 几个结论 | 第31-33页 |
2.3 小结 | 第33-34页 |
第三章 公平的信息交换 | 第34-50页 |
3.1 基本协议 | 第34页 |
3.2 小步进协议(GRADUAL EXCHANGE PROTOCOLS) | 第34-35页 |
3.3 第三方协议(THIRD PARTY PROTOCOLS) | 第35-42页 |
3.3.1 在线可信第三方协议 | 第36-37页 |
3.3.2 离线可信第三方协议 | 第37-39页 |
3.3.3 半可信第三方协议 | 第39-42页 |
3.4 基于离线条件可信第三方的公平交换协议 | 第42-48页 |
3.4.1 协议描述 | 第43-46页 |
3.4.2 协议分析 | 第46-47页 |
3.4.3 条件可信第三方 | 第47-48页 |
3.5 小结 | 第48-50页 |
第四章 不可否认协议 | 第50-63页 |
4.1 概述 | 第50页 |
4.2 证据 | 第50-53页 |
4.2.1 证据的种类 | 第50-51页 |
4.2.2 证据的要素 | 第51-53页 |
4.3 典型的协议 | 第53-57页 |
4.3.1 轻量级可信第三方的不可否认协议 | 第53-54页 |
4.3.2 挂号邮件协议 | 第54-57页 |
4.4 条件可信第三方不可否认协议 | 第57-62页 |
4.4.1 协议描述 | 第58-60页 |
4.4.2 协议分析 | 第60-62页 |
4.5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公平逻辑 | 第63-83页 |
5.1 背景 | 第63-64页 |
5.2 形式化描述 | 第64-66页 |
5.3 公平签约协议分析实例 | 第66-74页 |
5.3.1 协议描述 | 第66-68页 |
5.3.2 协议分析 | 第68-74页 |
5.4 挂号邮件协议分析 | 第74-81页 |
5.4.1 协议描述 | 第74-76页 |
5.4.2 协议分析 | 第76-81页 |
5.5 小结 | 第81-83页 |
第六章 EMV规范安全性分析 | 第83-92页 |
6.1 概述 | 第83-84页 |
6.2 EMV体系结构 | 第84-88页 |
6.2.1 EMV的组成 | 第84页 |
6.2.2 EMV流程及协议 | 第84-87页 |
6.2.3 数据处理部分 | 第87-88页 |
6.3 EMV安全性分析 | 第88-90页 |
6.4 改进建议 | 第90-91页 |
6.5 小结 | 第91-92页 |
第七章 芯片电子商务 | 第92-109页 |
7.1 概述 | 第92-93页 |
7.2 CEC的组成 | 第93-95页 |
7.3 持卡人系统结构与实现 | 第95-98页 |
7.3.1 集中式持卡人系统 | 第96-97页 |
7.3.2 独立式持卡人系统 | 第97-98页 |
7.4 CEC方案 | 第98-108页 |
7.4.1 CEC方案1 | 第99-104页 |
7.4.2 CEC方案2 | 第104-107页 |
7.4.3 方案分析 | 第107-108页 |
7.5 小结 | 第108-109页 |
第八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22页 |
作者在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2-123页 |
致谢 | 第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