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胚胎发育和幼胚培养的初步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17页 |
| ·木薯概述 | 第10-11页 |
| ·植物胚胎、种子、果实的发育 | 第11-12页 |
| ·植物胚胎发育的研究 | 第11-12页 |
| ·植物种子发育的研究 | 第12页 |
| ·植物果实发育的研究 | 第12页 |
| ·幼胚拯救技术 | 第12-14页 |
| ·幼胚离体培养 | 第13页 |
| ·胚珠培养 | 第13页 |
| ·子房培养 | 第13-14页 |
| ·影响幼胚拯救的因素 | 第14-15页 |
| ·基因型对幼胚拯救的影响 | 第14页 |
| ·胚龄对幼胚拯救的影响 | 第14页 |
| ·培养基对幼胚拯救的影响 | 第14-15页 |
| ·温度、光照及PH对幼胚拯救的影响 | 第15页 |
| ·木薯组织培养的研究 | 第15-17页 |
|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7-22页 |
| ·材料 | 第17页 |
| ·花朵的标记 | 第17页 |
| ·木薯幼胚发育的研究 | 第17-18页 |
| ·样品的采集 | 第17页 |
| ·石蜡切片的制作 | 第17-18页 |
| ·木薯种子和果实发育过程的研究 | 第18页 |
| ·外植体灭菌方法的筛选 | 第18-19页 |
| ·早期幼胚的培养方法 | 第19-20页 |
| ·不同接种方式对幼胚培养的影响 | 第19页 |
| ·细胞分裂素(6-BA)对幼胚培养的影响 | 第19-20页 |
| ·蔗糖和NAA浓度对幼胚培养的影响 | 第20页 |
| ·椰子水的加入对幼胚培养的影响 | 第20页 |
| ·中后期幼胚的培养方法 | 第20-21页 |
| ·细胞分裂素(6-BA)对幼胚培养的影响 | 第21页 |
| ·光照条件以对幼胚培养的影响 | 第21页 |
| ·蔗糖和NAA浓度对幼胚培养的影响 | 第21页 |
| ·幼胚胚状体的培养方法 | 第21-22页 |
| ·不同浓度的2,4-D对幼胚胚状体的影响 | 第21-22页 |
| ·不同浓度的Picloram对幼胚胚状体的影响 | 第22页 |
| ·细胞分裂素(6-BA)对胚状体成苗的影响 | 第22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4页 |
| ·木薯胚胎、种子和果实的发育 | 第22-33页 |
| ·木薯胚胎的发育 | 第22-23页 |
| ·木薯种子的发育 | 第23-29页 |
| ·木薯果实的发育 | 第29-33页 |
| ·木薯胚胎、种子、果实发育的相关性 | 第33页 |
| ·外植体灭菌方法的筛选 | 第33页 |
| ·早期幼胚的培养 | 第33-36页 |
| ·不同接种方式对幼胚培养的影响 | 第34页 |
| ·细胞分裂素(6-BA)对幼胚培养的影响 | 第34页 |
| ·蔗糖和NAA浓度对幼胚培养的影响 | 第34-35页 |
| ·椰子水的加入对幼胚培养的影响 | 第35-36页 |
| ·中后期幼胚的培养 | 第36-38页 |
| ·细胞分裂素(6—BA)对幼胚培养的影响 | 第36-37页 |
| ·光照条件对幼胚培养的影响 | 第37页 |
| ·蔗糖和NAA浓度对幼胚培养的影响 | 第37-38页 |
| ·幼胚胚状体的培养方法 | 第38-44页 |
| ·不同浓度的2,4-D对幼胚胚状体的影响 | 第38-40页 |
| ·不同浓度的Picloram对幼胚胚状体的影响 | 第40-41页 |
| ·细胞分裂素(6-BA)对胚状体成苗的影响 | 第41-44页 |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4-48页 |
| ·结论 | 第44-45页 |
| ·木薯胚胎、种子和果实的发育 | 第44页 |
| ·木薯幼胚的培养 | 第44-45页 |
| ·讨论 | 第45-48页 |
| 缩略语表 | 第48-49页 |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