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1 前言 | 第11-21页 |
·我国芒果产业的经济重要性 | 第11页 |
·芒果炭疽病症状、病原、分布与危害、发病规律 | 第11-13页 |
·症状 | 第11页 |
·病原菌 | 第11-12页 |
·分布和危害 | 第12页 |
·发病规律 | 第12-13页 |
·芒果炭疽病的防治措施 | 第13-14页 |
·选用抗病品种 | 第13页 |
·农业防治 | 第13页 |
·化学防治 | 第13页 |
·生物防治 | 第13-14页 |
·植物诱导抗病性及SA、COS、BTH抗病机理 | 第14-20页 |
·植物诱导抗病性的概念、抗病机制及其特征 | 第14-16页 |
·植物诱导剂SA抗病机理 | 第16页 |
·植物诱导剂COS抗病机理 | 第16页 |
·植物诱导剂BTH的抗病机理 | 第16-20页 |
·物理机制 | 第16-17页 |
·酚类和几种酶活性的变化 | 第17-19页 |
·差异蛋白组学 | 第19-20页 |
·本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目的意义 | 第20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35页 |
·诱抗剂田间筛选 | 第21-22页 |
·材料 | 第21页 |
·诱抗剂配制 | 第21页 |
·诱抗剂筛选 | 第21-22页 |
·诱抗剂处理 | 第21页 |
·不同诱抗剂诱导抗性测定 | 第21-22页 |
·系统诱导抗性试验 | 第22页 |
·诱抗剂不同比例混合对炭疽菌抑菌效果的测定 | 第22页 |
·诱抗剂对采后芒果诱抗效果的测定 | 第22-23页 |
·材料 | 第22-23页 |
·试剂的配制 | 第23页 |
·试验处理 | 第23页 |
·诱导抗病效果评价 | 第23页 |
·BTH对芒果叶片及果皮总多酚含量的影响 | 第23-24页 |
·材料 | 第23-24页 |
·处理方法 | 第24页 |
·测定方法 | 第24页 |
·对照品标准液配制 | 第24页 |
·芒果叶片及芒果果皮总酚含量的测定 | 第24页 |
·抗性相关酶活的测定 | 第24-27页 |
·材料 | 第24-25页 |
·试验处理 | 第25页 |
·酶活测定方法 | 第25-27页 |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多酚氧化酶(PPO)的活性测定 | 第25-26页 |
·过氧化物酶(POD)的测定 | 第26页 |
·过氧化氢(CAT)的活性测定 | 第26页 |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测定 | 第26-27页 |
·BTH处理后芒果果皮差异性蛋白质的分析 | 第27-35页 |
·材料与试剂 | 第27页 |
·部分主要仪器 | 第27页 |
·部分主要溶液的配制 | 第27-29页 |
·实验样品及处理 | 第29页 |
·蛋白质的提取 | 第29-30页 |
·蛋白样品浓度的测定 | 第30-31页 |
·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 | 第31-33页 |
·第一向IEF电泳 | 第31-32页 |
·第二向SDS-PAGE电泳 | 第32-33页 |
·染色 | 第33页 |
·凝胶图像分析 | 第33-34页 |
·胶内酶切 | 第34页 |
·质谱检测 | 第34-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50页 |
·诱抗剂在田间施用的效果评价 | 第35-39页 |
·诱抗剂在田间筛选结果 | 第35-36页 |
·不同诱抗剂诱导抗性表达 | 第36-37页 |
·不同诱抗剂及其与SA等比例混合施用的系统诱导抗性 | 第37-38页 |
·不同诱抗剂及其与SA不同比例混合施用抑菌效果 | 第38-39页 |
·不同浓度的诱抗剂诱导芒果果实对炭疽病的抗性评价结果 | 第39-40页 |
·不同处理对芒果叶片和果皮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40-43页 |
·标准曲线绘制 | 第40-41页 |
·不同处理对芒果叶片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不同处理对芒果果皮总酚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叶片酶活性测定结果 | 第43-45页 |
·BTH处理对芒果叶片PAL活性的影响 | 第43页 |
·BTH处理对芒果叶片PPO活性的影响 | 第43页 |
·BTH处理对芒果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 第43-44页 |
·BTH处理对芒果叶片CAT活性的影响 | 第44页 |
·BTH处理对芒果叶片SOD酶活性的影响 | 第44-45页 |
·差异蛋白的分析结果 | 第45-50页 |
·处理组混合样品和对照混合样品的差异蛋白质点 | 第45页 |
·差异蛋白质的质谱及数据库分析结果 | 第45-50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50-54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COS、SA、BTH和Bion对芒果叶片炭疽病均有一定的诱抗效果 | 第50页 |
·COS、SA、BTH和Bion对芒果果实炭疽病均有一定的诱抗效果 | 第50页 |
·BTH处理显著提高了芒果叶片和果皮的总酚含量 | 第50页 |
·BTH处理提高了抗病相关酶活性 | 第50页 |
·差异蛋白质点的获取 | 第50-51页 |
·讨论 | 第51-54页 |
·田间试验问题的讨论 | 第51页 |
·BTH处理对多酚含量影响的讨论 | 第51页 |
·BTH处理对叶片抗病相关酶活性影响的讨论 | 第51-52页 |
·芒果果皮进行双向电泳及质谱分析的讨论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