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动物学论文--动物生态学和动物地理学论文--动物生态学论文--动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论文

贵州沿河麻阳河自然保护区黑叶猴行为研究

中文摘要第1-4页
英文摘要第4-7页
1 文献综述第7-11页
 1.1 生态学和行为学研究现状第8-9页
  1.1.1 国外第8页
  1.1.2 国内第8-9页
 1.2 形态解剖学第9-10页
 1.3 饲养管理第10页
 1.4 疾病防治第10-11页
2 研究地区第11-13页
3 研究方法第13-15页
 3.1 野外观察对象的选择第13页
 3.2 焦点动物行为类型的确定第13页
  3.2.1 摄食第13页
  3.2.2 游走第13页
  3.2.3 嬉戏第13页
  3.2.4 独坐第13页
  3.2.5 拥坐第13页
  3.2.6 梳理第13页
  3.2.7 其他第13页
 3.3 野外行为观察和记录方法第13-14页
 3.4 野外行为观察时间第14页
 3.5 内业数据处理方法第14-15页
4 结果与分析第15-29页
 4.1 相同生境条件下黑叶猴行为的季节性变化第15-19页
  4.1.1 核心区黑叶猴的四季行为比较第15-17页
   4.1.1.1 摄食第15页
   4.1.1.2 运动第15页
   4.1.1.3 休息第15页
   4.1.1.4 梳理第15-17页
  4.1.2 实验区的黑叶猴四季行为比较第17-19页
   4.1.2.1 摄食第17页
   4.1.2.2 运动第17页
   4.1.2.3 休息第17-18页
   4.1.2.4 梳理第18-19页
 4.2 同一季节不同生境下黑叶猴行为的变化和分析第19-24页
  4.2.1 黑叶猴不同生境下春季的行为比较第19-20页
  4.2.2 黑叶猴不同生境下夏季的行为比较第20-21页
  4.2.3 黑叶猴不同生境下秋季的行为比较第21-23页
  4.2.4 黑叶猴不同生境下冬季的行为比较第23-24页
 4.3 不同生境下全年和黑叶猴季节性行为差异比较第24-29页
  4.3.1 不同生境下黑叶猴各季节上午行为变化分析第24-25页
  4.3.2 不同生境下黑叶猴各季节下午行为变化分析第25-27页
  4.3.3 不同生境下黑叶猴各季节全日行为变化分析第27-29页
5 讨论第29-32页
 5.1 录长类野外行为观察方法第29页
 5.2 确定灵长类行为类型第29-30页
 5.3 与其他灵长类研究成果的比较第30-31页
 5.4 取样偏差第31-32页
参考文献第32-35页
致谢第35页

论文共3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迷迭香酸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菌性质研究
下一篇:七种抗氧化剂单一抗氧化活性及其协同作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