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教育论文--教育学论文--美育论文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的影响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8页
一、 基本概念及选题意义第8-11页
 (一) 思想与流派第8页
 (二) 美育思想与流派第8-9页
 (三) 学校课程第9-10页
 (四) 选题意义第10页
 (五) 相关研究及研究方法第10-11页
二、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美育思想流派综述第11-16页
 (一) 传统美育思想第12-13页
 (二) 资本主义美育思想第13-14页
 (三) 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第14-15页
 (四) 现代美育思想流派第15-16页
三、 美育思想对艺术课程设置的影响第16-36页
 (一) 民国前美育思想流派与艺术课程第16-20页
  1. 艺术课程名称的雏形第16-17页
  2. 洋务派及康有为,梁启超的艺术课程主张第17-18页
  3. 对艺术课程内容的初步确定第18-19页
  4. “随意科”的规定第19-20页
 (二) “美育代宗教”思想与艺术课程第20-26页
  1. 蔡元培美育思想对艺术课程价值的讨论第20-22页
  2. “美育代宗教”思想对艺术课程目标、内容和课时的确定第22-23页
  3. 学校艺术课程形式的基本确立第23-26页
 (三) 马克思主义美育思想与艺术课程第26-32页
  1. 鲁迅的大众的阶级美育观——阶级内涵的介入第27-29页
  2. 毛泽东的美育思想及其指导原则——政治内涵的强化第29-30页
  3. 艺术课程的社会活动化第30-31页
  4. 艺术课程目标提升的契机和美育政策的误区第31-32页
 (四) 艺术美育流派与艺术课程第32-36页
  1. 国家课程体系下的艺术教育流派第33-34页
  2. 艺术美育观对课程影响的局限第34页
  3. 突破艺术美育观局限的条件第34-36页
四、 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其他课程的影响第36-45页
 (一) 美育思想流派与学校其他课程的关系第36-37页
 (二) 学科渗透美育思想及课程第37-40页
  1. 德育的美育渗透第37-38页
  2. 学科课程的美育渗透第38-40页
 (三) 课程因素美学价值的发掘与课程第40-45页
  1. 教育美学流派对教学过程的美学价值的发掘第40-41页
  2. 教育美学流派对教育的美学价值的发掘第41-42页
  3. 潜在课程和活动课程的审美化第42页
  4. 大美育流派的大课程观第42-45页
五、 美育思想流派与美育课程的开设第45-51页
 (一) 美育心理学派与美育课程概念的提出第45-47页
 (二) 大美育学派与综合美育课第47-48页
 (三) 审美化教育思想与课程全面审美化第48-49页
 (四) 关于美育课程设置的探讨第49-51页
六、 结语与反思第51-58页
 (一) 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影响之结论第52-54页
  1. 课程拓展,物质和政策的制约第52-53页
  2. 美育概念扩展,美育实施途径不断丰富发展第53页
  3. 美育理论与课程定义交互影响,互为促进第53-54页
 (二) 美育思想流派对学校课程设置影响之启示第54-57页
  1. 设置独立的美育专门机构第54页
  2. 强化以课程为中介的美育实施途径第54-56页
  3. 寻找美育与课程论之间的契合点第56-57页
 (三) 未来展望第57-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后记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蛋白激酶A在小鼠受精卵细胞周期有丝分裂期进程中的作用
下一篇:民族贫困地区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研究--对重庆市秀山县县城与乡村小学教师的若干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