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0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3 研究技术路线与方法 | 第15-16页 |
1.4 本文的内容、结构和基本结论 | 第16-18页 |
1.5 创新之处 | 第18-20页 |
2 中国乡村债务概述 | 第20-35页 |
2.1 乡村债务概念 | 第20-21页 |
2.1.1 乡村债务的内涵 | 第20-21页 |
2.1.2 乡村债务的外延 | 第21页 |
2.2 乡村债务主体 | 第21-23页 |
2.2.1 乡镇政府 | 第21-22页 |
2.2.2 村级组织 | 第22-23页 |
2.2.3 乡镇企业 | 第23页 |
2.3 乡村债务类型 | 第23-25页 |
2.4 乡村债务的特性 | 第25-27页 |
2.5 中国乡村债务的现实作用 | 第27-28页 |
2.6 中国乡村债务的演变 | 第28-35页 |
2.6.1 债务与乡村债务演变的历史轨迹 | 第28-29页 |
2.6.2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乡村债务考察 | 第29-31页 |
2.6.3 改革开放后中国乡村债务现状及其特征 | 第31-35页 |
3 中国乡村的举债机制 | 第35-56页 |
3.1 乡村举债的理论基础 | 第35-37页 |
3.2 中国乡村举债的动因分析 | 第37-44页 |
3.3 中国乡村举债的渠道和方式分析 | 第44-48页 |
3.4 中国乡村举债机制运行中的问题 | 第48-51页 |
3.5 中国乡村举债机制改革的基本思路 | 第51-56页 |
4 中国乡村债务的约束机制 | 第56-80页 |
4.1 中国乡村债务的风险约束机制 | 第56-61页 |
4.1.1 中国乡村债务的风险约束 | 第56-59页 |
4.1.2 中国乡村债务风险约束机制运行中的问题 | 第59-60页 |
4.1.3 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国乡村债务风险约束机制 | 第60-61页 |
4.2 中国乡村债务的效益约束机制 | 第61-63页 |
4.2.1 中国乡村债务的效益与效益约束 | 第61页 |
4.2.2 中国乡村债务效益约束机制运行中的问题 | 第61-62页 |
4.2.3 建立健全完善的中国乡村债务效益约束机制 | 第62-63页 |
4.3 中国乡村债务的成本约束机制 | 第63-73页 |
4.3.1 乡村债务成本对乡村举债的约束 | 第63-64页 |
4.3.2 乡村债务资金成本的构成 | 第64页 |
4.3.3 乡村债务资金成本的计算 | 第64-65页 |
4.3.4 乡村债务资金成本的类型 | 第65-67页 |
4.3.5 乡村债务资金成本的影响因素 | 第67-69页 |
4.3.6 优化乡村资金结构,降低乡村资金使用成本 | 第69-73页 |
4.3.7 建立科学的中国乡村债务资金成本约束机制 | 第73页 |
4.4 中国乡村债务的信用约束机制 | 第73-80页 |
4.4.1 信用及乡村信用 | 第73-74页 |
4.4.2 中国乡村信用的形式 | 第74-75页 |
4.4.3 中国乡村信用约束机制现状分析 | 第75-78页 |
4.4.4 建立法制化、规范化的中国乡村信用约束机制 | 第78-80页 |
5 中国乡村债务的适度规模 | 第80-101页 |
5.1 中国乡村债务适度规模的涵义与特征 | 第80-84页 |
5.1.1 中国乡村债务适度规模的涵义 | 第80-81页 |
5.1.2 中国乡村债务适度规模的特征 | 第81-82页 |
5.1.3 中国乡村债务适度规模衡量指标体系 | 第82-84页 |
5.2 中国乡村债务适度规模的制约因素 | 第84-94页 |
5.2.1 现阶段中国乡村财政赤字与乡村债务适度规模分析 | 第84-88页 |
5.2.2 现阶段中国乡村应债能力与乡村债务适度规模分析 | 第88-94页 |
5.3 中国乡村债务规模的现状 | 第94-98页 |
5.4 中国乡村债务规模的控制 | 第98-101页 |
6 中国乡村债务的清偿机制 | 第101-112页 |
6.1 中国乡村债务清偿机制的基本理论与框架 | 第101-102页 |
6.2 现阶段中国乡村债务清偿的现状 | 第102-104页 |
6.2.1 现阶段中国乡村债务清偿的类型 | 第102-103页 |
6.2.2 逾期债务未能清偿的原因分析 | 第103-104页 |
6.3 中国乡村合理债务的清偿 | 第104页 |
6.4 中国乡村过度负债的消减与清偿 | 第104-112页 |
6.4.1 中国乡村过度负债消减与清偿的目标模式 | 第105-106页 |
6.4.2 中国乡村过度负债消减与清偿的近期目标 | 第106-107页 |
6.4.3 中国乡村过度负债消减与清偿的远期目标 | 第107页 |
6.4.4 实现中国乡村债务消减与清偿目标模式的基本思路 | 第107-112页 |
7 中国乡村债务的监督管理机制 | 第112-118页 |
7.1 中国乡村债务监督管理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12-113页 |
7.2 中国乡村债务监督管理机制的基本框架 | 第113-114页 |
7.3 建立科学规范中国乡村债务监督管理机制的基本思路 | 第114-118页 |
参考文献 | 第118-124页 |
英文摘要 | 第124-127页 |
致谢 | 第12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