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9页 |
| Abstract | 第9-11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 ·纳米材料 | 第11页 |
| ·金属纳米材料的特性 | 第11-14页 |
| ·量子尺寸效应 | 第11-12页 |
| ·表面效应 | 第12页 |
| ·小尺寸效应 | 第12-13页 |
| ·库仑堵塞与量子隧穿 | 第13页 |
|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 | 第13页 |
| ·介电限域效应 | 第13-14页 |
| ·核壳结构金属纳米材料 | 第14-24页 |
| ·核壳结构金属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 第15-20页 |
| ·核壳结构金属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20-22页 |
| ·核壳结构金属纳米材料的形成机理 | 第22-24页 |
| ·本论文的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 第2章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碳包镍纳米颗粒 | 第26-38页 |
|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技术 | 第26-28页 |
| ·电弧放电等离子体 | 第26-27页 |
| ·电弧放电等离子体的特点 | 第27-28页 |
| ·实验部分 | 第28-32页 |
| ·实验装置 | 第28-30页 |
|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核壳结构金属纳米粉体的工作原理 | 第30页 |
|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法制备核壳结构金属纳米粉体的工作流程 | 第30-32页 |
| ·直流电弧等离子体制备碳包镍金属纳米颗粒 | 第32-37页 |
| ·碳包镍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32页 |
| ·碳包镍金属纳米颗粒的提纯 | 第32页 |
| ·样品的测试与表征 | 第32-3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33-37页 |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第3章 二氧化硅包镍核壳结构金属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38-47页 |
| ·实验部分 | 第38-40页 |
|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 ·镍纳米粉体的制备 | 第38页 |
| ·二氧化硅包镍纳米颗粒的制备 | 第38-39页 |
| ·表征手段 | 第39-40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0-46页 |
| ·TEM 分析 | 第40-42页 |
| ·XRD 分析 | 第42-44页 |
| ·EDS 分析 | 第44页 |
| ·VSM 分析 | 第44-45页 |
| ·二氧化硅包镍纳米颗粒的生成机理分析 | 第45-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第4章 银纳米线的水热制备及性能表征 | 第47-55页 |
| ·实验部分 | 第47-48页 |
| ·主要试剂 | 第47页 |
| ·实验过程 | 第47-48页 |
| ·表征手段 | 第48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4页 |
| ·XRD 分析 | 第48-49页 |
| ·EDAX 分析 | 第49页 |
| ·SEM 与 TEM 分析 | 第49-52页 |
| ·UV– vis 分析 | 第52-53页 |
| ·银纳米线的生成机理分析 | 第53-54页 |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 结论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3页 |
| 致谢 | 第63-64页 |
|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