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4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3页 |
| 一、层状及层柱化合物的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 ·层状及层柱化合物概述 | 第14-16页 |
| ·阳离子型层状及层柱化合物 | 第16-17页 |
| ·阴离子型层状及层柱化合物 | 第17-18页 |
| ·层状四水硫酸锆 | 第18-19页 |
| 二、酸性酯化催化剂的研究 | 第19-24页 |
| ·金属氧化物及其复合物 | 第20-21页 |
| ·固体超强酸 | 第21页 |
| ·无机酸盐 | 第21-22页 |
| ·离子交换树脂 | 第22页 |
| ·分子筛 | 第22-23页 |
| ·杂多酸及其盐 | 第23-24页 |
| 三、醇醚醋酸酯的国内外生产及研究现状 | 第24-26页 |
| ·醇醚醋酸酯概述 | 第24-25页 |
| ·醇醚醋酸酯合成催化反应体系 | 第25-26页 |
| 四、本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 第26-27页 |
| 参考文献 | 第27-33页 |
| 第二章 实验 | 第33-38页 |
| 一、样品的合成与制备 | 第33-34页 |
| ·主要样品的准备 | 第33-34页 |
| ·四水硫酸锆插层物制备 | 第34页 |
| ·层状表面相锆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 | 第34页 |
| 二、样品的结构表征及组成分析 | 第34-36页 |
| ·X光衍射分析 | 第34页 |
| ·红外光谱分析 | 第34-35页 |
| ·元素分析 | 第35页 |
| ·扫描电镜分析 | 第35页 |
| ·低温氮吸附实验 | 第35页 |
| ·热重—差热分析 | 第35页 |
|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 | 第35页 |
| ·X光电子能谱 | 第35页 |
| ·程序控温动态分析 | 第35-36页 |
| 三、酯的合成 | 第36-37页 |
| ·实验装置 | 第36-37页 |
| ·酯的合成 | 第37页 |
| ·合成混合物分析 | 第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38页 |
| 第三章 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合成用催化活性组分筛选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 第38-51页 |
| 一、引言 | 第38页 |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38-49页 |
| ·乙二醇单乙醚醋酸酯合成用催化活性组分的筛选 | 第38-41页 |
| ·催化活性 | 第38-39页 |
| ·寿命 | 第39-41页 |
| ·选择性 | 第41页 |
| ·酯化反应条件的优化 | 第41-46页 |
| ·醇酸配比 | 第41-43页 |
| ·催化剂用量 | 第43页 |
| ·带水剂 | 第43-44页 |
| ·加热功率 | 第44-45页 |
| ·搅拌速率 | 第45-46页 |
| ·四水硫酸锆催化合成系列乙二醇单醚醋酸酯的研究 | 第46-49页 |
| ·四水硫酸锆的普遍适用性 | 第46-48页 |
| ·不同醇醚分子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8-49页 |
| 三、小结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1页 |
| 第四章 四水硫酸锆的层状结构、酸性特征及其插层性能 | 第51-66页 |
| 一、引言 | 第51页 |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51-64页 |
| ·四水硫酸锆的结构特征 | 第51页 |
| ·层状四水硫酸锆的结构稳定性 | 第51-55页 |
| ·层状四水硫酸锆的热分解机理 | 第55-56页 |
| ·层状四水硫酸锆的酸性特征 | 第56-57页 |
| ·层状四水硫酸锆的插层特征 | 第57-63页 |
| ·正丁胺和正丙胺的插层 | 第57-60页 |
| ·对甲巯基苯胺的插层 | 第60-61页 |
| ·吡啶的插层 | 第61-62页 |
| ·其它有机胺类分子的插层 | 第62页 |
| ·醇类分子的插层 | 第62-63页 |
| ·酯化反应各组分的插层 | 第63页 |
| ·层状四水硫酸锆插层物的催化性能 | 第63-64页 |
| 三、小结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6页 |
| 第五章 层状四水硫酸锆的催化作用分析及催化反应动力学 | 第66-89页 |
| 一、引言 | 第66页 |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66-86页 |
| ·层状四水硫酸锆的表面酸性与结晶水 | 第66-68页 |
| ·结构稳定性 | 第68-70页 |
| ·煅烧温度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 第70-75页 |
| ·催化反应机理 | 第75-83页 |
| ·反应各组分的吸脱附特征 | 第75-76页 |
| ·乙二醇单乙醚的吸附形态 | 第76-78页 |
| ·表面反应分析 | 第78-81页 |
| ·酯化反应机理 | 第81-83页 |
| ·非等温法动力学分析 | 第83-86页 |
| ·理论分析 | 第83-84页 |
| ·系列醇醚醋酸酯合成反应的动力学特征 | 第84-86页 |
| 三、小结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
| 第六章 层状表面相锆基固体酸催化剂的结构设计及催化性能研究 | 第89-99页 |
| 一、引言 | 第89页 |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89-97页 |
| ·层状表面相锆基固体酸催化剂的结构设计 | 第89-90页 |
| ·层状表面相锆基固体酸催化剂的筛选 | 第90-94页 |
| ·催化活性 | 第90-92页 |
| ·寿命 | 第92-93页 |
| ·选择性 | 第93页 |
| ·活性组分的分散量 | 第93-94页 |
| ·层状四水硫酸锆与层状表面相锆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催化活性比较 | 第94-95页 |
| ·层状表面相锆基固体酸催化剂的使用寿命 | 第95页 |
| ·层状表面相锆基固体酸催化剂的普遍适用性研究 | 第95-97页 |
| ·系列醇醚醋酸酯的合成 | 第95-96页 |
| ·其它酯类产物的合成 | 第96-97页 |
| 三、小结 | 第97-98页 |
| 参考文献 | 第98-99页 |
| 第七章 层状表面相锆基固体酸催化剂结构、性能及其上酯化反应机理 | 第99-117页 |
| 一、引言 | 第99页 |
| 二、结果与讨论 | 第99-115页 |
| ·层状表面相锆基固体酸催化剂结构分析 | 第99-111页 |
| ·表面形态 | 第99-101页 |
| ·活性组分与载体的结合形态 | 第101-104页 |
| ·表面分散状态 | 第104-106页 |
| ·孔隙结构 | 第106-108页 |
| ·结构稳定性 | 第108-111页 |
| ·层状表面相锆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催化作用分析 | 第111-113页 |
| ·酸性特征 | 第111页 |
| ·活性组分的结晶水与表面酸性 | 第111-112页 |
| ·反应各组分的吸附特征 | 第112-113页 |
| ·催化反应动力学研究 | 第113-115页 |
| 三、小结 | 第11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5-117页 |
| 第八章 层状表面相锆基固体酸催化剂的结构和性能的理论研究 | 第117-147页 |
| 一、引言 | 第117页 |
| 二、计算方法 | 第117-118页 |
| 三、结果与讨论 | 第118-144页 |
| ·层状四水硫酸锆和硅胶表面的结构单元 | 第118-120页 |
| ·层状四水硫酸锆的结构稳定性 | 第120-122页 |
| ·活性组分与载体的相互作用方式 | 第122-126页 |
| ·活性组分的分散特征 | 第126-127页 |
| ·层状表面相锆基固体酸催化剂的结构稳定性 | 第127-128页 |
| ·表面酸性 | 第128-129页 |
| ·酯化反应机理 | 第129-144页 |
| ·反应物结构分析 | 第129-130页 |
| ·乙二醇单乙醚的吸附 | 第130-135页 |
| ·醋酸的吸附 | 第135-139页 |
| ·层状四水硫酸锆催化反应机理的理论研究 | 第139-144页 |
| 四、小结 | 第144-1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45-147页 |
| 第九章 层状表面相锆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应用研究 | 第147-153页 |
| 一、工业放大分析 | 第147页 |
| 二、工艺改进方案 | 第147-148页 |
| ·不适应新技术的环节 | 第147-148页 |
| ·工艺改造设计 | 第148页 |
| 三、应用试验结果 | 第148-152页 |
| ·小型试验 | 第149-150页 |
| ·中型试验 | 第150-151页 |
| ·工业应用试验 | 第151-152页 |
| 四、小结 | 第152-153页 |
| 总结 | 第153-154页 |
| 致谢 | 第154-155页 |
| 作者简介 | 第155-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