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内科学论文--心脏、血管(循环系)疾病论文--血压异常论文--高血压论文

原发性高血压细胞膜离子转运及其影响因素

英文缩写字母表第1-9页
组成本论文的名单篇论文文题第9-12页
摘要(附英文摘要)第12-18页
1.文献综述第18-39页
     ·引言第18页
     ·神经内分泌因素第18-31页
       ·自主神经系统与血压第18页
       ·交感神经末梢CA的代谢。第18-20页
         ·高血压交感生化指标的评价第19-20页
       ·血管活性物质与高血压第20-31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第20页
         ·控制肾素分泌和代谢因素第20-22页
         ·张力素(Tonin)第22页
         ·加压素(Vasoprcssin,VP)第22页
         ·阿片(opioid)第22页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s)第22-23页
         ·缓激肽(Bradykinin BK)与高血压第23-24页
         ·心钠素与高血压第24-26页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第26页
         ·神经肽酪氨酸(NPY)第26-27页
         ·速激肽(TKN)第27-28页
         ·血管内皮素(Endothelin,ET)第28页
         ·其它血管活性物质第28-29页
         ·红细胞上的血管活性物质第29页
         ·内源性类洋地黄因子(Endogenous digitalis-like factor,EDLF)第29-31页
     ·膜离子转运与高血压第31-34页
       ·Na~+泵与高血压第31-32页
       ·Na~+—K~+协同转运与高血压第32-33页
       ·Na~+—Li~+转运与高血压第33页
       ·Na~+—H~+交换与高血压第33-34页
       ·Na~+—Ca~(2+)交换,Ca~(2+)泵和高血压第34页
     ·Na~+、K~+、Ca~(2+)、Mg~(2+)与高血压第34-36页
       ·Na~+与高血压第34-35页
       ·K~+与高血压第35页
       ·Ca~(2+)与高血压第35-36页
       ·Mg~(2+)与高血压第36页
     ·高血压患者的细胞膜改变第36-39页
2.本研究目的第39-40页
3.第一部分:动物实验第40-49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0-48页
       ·动物第40页
       ·血压测定和样品取材第40页
       ·红细胞膜Na-K-ATPase的测定第40-41页
         ·红细胞膜的制备第40页
         ·Na泵活性测定第40-41页
       ·Ca泵活性的测定第41-42页
       ·CaM的测定第42-44页
         ·测定原理及反应过程第42页
         ·标本预处理第42页
         ·主要试剂第42页
         ·检测液配制第42-43页
         ·操作程序如下第43-44页
         ·CaM标准曲线的制作第44页
       ·血浆类洋地黄物质(EDLF)的测定第44页
       ·cAMP测定第44-45页
       ·红细胞膜Ca~(2+)摄取的测定第45页
       ·心肌、血管平滑肌Na泵、Ca泵活性的测定第45页
       ·红细胞、心肌、血管组织、K~+、Na~+,Ca~(2+)、Mg~(2+)的测定第45-46页
       ·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的测定第46-47页
       ·血小板内游离Ca~(2+)的测定第47页
       ·血浆K~+、Na~+、Ca~(2+)、Mg~(2+)及血浆游离Ca~(2+)的测定第47-48页
       ·肾素血管紧张素的测定第48页
   ·统计学处理第48-49页
4.结果(动物实验部分)第49-71页
     ·SHR和WKY红细胞Na泵和Ca泵活性第49页
     ·心肌和血管组织Na泵和Ca泵活性第49-50页
     ·红细胞Na泵和Ca泵活性与心肌和血管组织Na泵和Ca泵活性的相互关系第50页
     ·血浆cAMP浓度的变化第50页
     ·血浆肾素(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变化的比较第50-51页
     ·血浆内源性类洋地黄物质(EDLF)与Na和Ca泵变化的比较第51页
     ·红细胞膜外翻囊泡(IOV)Ca摄取率第51-52页
     ·红细胞钙调素(CaM)与Na泵、Ca泵活性的变化第52页
     ·血浆EDLF,与Na泵活性和血压的相关关系第52页
     ·红细胞内K~+、Na~+、Ca~(2+)、Mg~(2+)含量变化第52-53页
     ·Na泵活性和RBC内Na~+、Ca泵活性与RBC内Ca~(2+)的相互关系第53页
     ·心肌中K~+、Na~+、Ca~(2+)、Mg~(2+)含量和心肌Na泵和Ca泵的关系第53-54页
     ·心肌重量,血压和红细胞Na泵和Ca泵活性的相互关系第54页
     ·心肌重量、血压和心肌Na泵、Ca泵活性的关系第54-55页
     ·血管组织中Na泵和Ca泵活性与血压的相互关系第55页
     ·血管组织中K~+、Na~+、Ca~(2+)、Mg~(2+)与Na和Ca泵的变化关系第55-56页
     ·血浆K~+、Na~+、Ca~(2+)、Mg~(2+)的变化第56页
     ·血浆游离Ca~(2+)水平的变化及与血压的关系第56-57页
     ·血小板游离Ca~(2+)浓度和血压的关系第57页
     ·血浆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的变化第57-58页
     ·SHR和WKY各指标变化总趋势第58-71页
5.讨论(动物实验部分)第71-84页
     ·引言第71页
     ·高血压动物红细胞膜ATP酶(Na泵,Ca泵)活性的变化第71-72页
     ·心肌、血管组织Na泵和Ca泵活性与红细胞泵活性的关系第72页
     ·cAMP浓度与泵活性的关系第72-73页
     ·血浆肾素(PRA)和血管紧张素Ⅱ(ATⅡ)水平变化与离子泵关系第73-74页
     ·血浆EDLF与Na泵和Ca泵活性的变化第74-75页
     ·红细胞膜外翻囊泡(IOV)的Ca~(2+)摄取与离子泵活性的相互关系第75-76页
     ·红细胞钙调素(CaM)与Na泵,Ca泵的变化第76-77页
     ·SHR,血浆,红细胞,心肌,血管组织K~+,Ca~(2+),Mg~(2+)的变化与Na泵和Ca泵活性的变化第77-80页
       ·血浆电解质的变化第78页
       ·红细胞K~+、Na~+、Ca~(2+)、Mg~(2+)的变化第78-80页
       ·红细胞、心肌和血管组织中Na~+、Ca~(2+)与Na泵及Ca泵的相关性第80页
     ·心肌重量,血压与Na泵,Ca泵活性的关系第80-81页
     ·血浆中游离Ca~(2+)和血小板内游离Ca~(2+)的变化与高血压的关系第81页
     ·SHR血浆NE和E的变化第81-82页
     ·高血压分型问题的探讨第82-83页
       ·交感紧张性高血压(以缩血管活性物质升高为主)第82页
       ·膜离子代谢紊乱性高血压(以细胞内Na~+、Ca~(2+)升高为主)第82-83页
     ·小结第83-84页
6.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第84-113页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84-87页
       ·临床患者第84页
       ·研究方法第84-87页
         ·RBC Na~+—K~+协同转运的测定第84-85页
           ·试剂配制第84-85页
           ·测定方法第85页
         ·Na~+-Li~+转运的测定第85-86页
           ·所有试剂及溶液第85-86页
           ·测定方法第86页
       ·Na~+/H~+交换的测定第86-87页
           ·所有试剂第86页
           ·血小板悬浮液的制备第86页
         ·Na~+/H~+交换的测定第86-87页
           ·统计学方法第87页
     ·临床研究结果第87-104页
       ·临床病人第87页
       ·研究结果第87-104页
         ·RBC膜Na泵活性及RBC内K~+、Na~+、Ca~(2+)、Mg~(2+)第88页
         ·血浆电解质及尿素氮、肌酐的变化第88-89页
         ·血浆PRA、ATⅡ、EDLF、NE和E的变化第89页
         ·RBC膜IOV摄Ca~(2+),血小板游离Ca~(2+),血浆游离Ca~(2+),血浆cAMP及RBC CaM的变化第89-90页
         ·高血压患者Na~+/K~+协同转运第90页
         ·高血压患者Na~+/Li~+转运与血压的关系第90-91页
         ·未发病高血压子女中,各指标变化第91-93页
         ·RBC膜Na泵、Ca泵活性及RBC内K~+、Na~+、Ca~(2+)、Mg~(2+)第91页
           ·血浆PRA、ATⅡ、EDLFⅡ、NE及E水平的变化第91-92页
           ·红细胞IOV摄Ca~(2+),血小板游离Ca~(2+),血浆游离Ca~(2+),血浆cAMP和红细胞CaM的变化第92页
           ·高血压子女中Na~+—K~+协同转运和Na~+—Li~+对向转运的变化第92-93页
         ·原发性高血压Na泵活性正常,Ca泵活性正常和Ca泵活性下降患者各指标的变化第93-96页
           ·血浆和RBC内K~+、Na~+、Ca~(2+)、Mg~(2+)的变化第93-94页
           ·血浆PRA、ATⅡ、EDLF、NE和E的变化,RBC内电解质变化第94-95页
           ·红细胞膜IOV摄Ca~(2+),血小板内游离Ca~(2+),血浆游离Ca~(2+),cAMP及红细胞CaM的变化第95-96页
         ·高血压患者血小板Na~+/H~+交换与血压及血小板内游离Ca~(2+)的相互关系,Na~+-K~+,Na~+-Li~+运转第96-97页
         ·硝苯吡啶对Na泵下降和Ca泵下降组的治疗作用第97-100页
           ·硝苯吡啶对Na泵活性下降组的治疗影响第97-99页
           ·硝苯吡啶对Ca泵活性下降组的治疗影响第99-100页
         ·巯甲丙脯氨酸(Captopril)和心得安对Na泵正常和Ca泵正常组的治疗作用第100-104页
           ·巯甲丙脯氨酸,心得安对Na泵和Ca泵活性正常组,泵活性和红细胞内电解质的影响第101页
         ·对血浆PRA、ATⅡ、EDLF、NE和E的影响第101-102页
           ·红细胞IOV摄Ca~(2+),血小板内游离Ca~(2+),血浆游离Ca~(2+)和cAMP及RBC CaM的变化第102-103页
           ·对Na~+-K~+协同转运,Na~+-Li~+对向转运,Na~+-H~+交换的影响第103-104页
     ·讨论(临床研究部分)第104-113页
       ·引言第104页
       ·高血压患者细胞膜泵活性及细胞内电解质变化第104页
       ·Na泵活性下降的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和临界高血压患者的Na泵活性和细胞内电解质、血浆电解质、尿素氮、肌酐的变化第104-105页
       ·Na泵活性下降的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和临界高血压患者中,血浆PRA、ATⅡ、EDLF、NE和E的变化第105-106页
       ·Na泵活性下降的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和临界高血压患者的红细胞膜IOV摄Ca~(2+)、血小板游离Ca~(2+)、血浆游离Ca~(2+)、cAMP及红细胞膜CaM的变化第106-107页
       ·高血压患者Na~+-K~+协同转运、Na~+-Li~+对向转运和Na~+-H~+交换第107-108页
       ·EH患者未发病高血压的子女中,各指标的变化第108-109页
       ·四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各指标变化的特点第109-110页
       ·药物干预治疗对各指标变化的影响第110-112页
         ·硝苯吡啶对Na泵和Ca泵活性下降组各指标的影响第110-111页
         ·巯甲丙脯氨酸、心得安、对Na泵和Ca泵活性正常的EH患者各指标的影响第111-112页
       ·结论第112-113页
7.致谢第113-114页
8.参考文献第114-125页

论文共12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脑内传导三叉神经本体感觉的三级通路及其对咀嚼肌活动调节机制的形态学发现
下一篇:HIV-1 GAG基因片段的体外扩增、克隆和表达及表达产物的纯化和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