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1 前言 | 第9-21页 |
·环境温度对水稻形态性状遗传变异的影响 | 第10-11页 |
·水稻籼粳分化及其与海拔纬度的关系 | 第11-15页 |
·籼稻和粳稻的遗传分化 | 第11-14页 |
·温度与水稻籼粳分化的关系 | 第14-15页 |
·水稻育性恢复基因的定位及克隆研究 | 第15-19页 |
·不同CMS类型水稻恢复基因的定位研究 | 第15-18页 |
·水稻育性恢复基因Rf-1的克隆 | 第18-19页 |
·水稻恢复基因Rf-1位点遗传变异的研究 | 第19-2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1-24页 |
·试验材料构建 | 第21-22页 |
·亲本材料 | 第21页 |
·正反交F1组合的配制 | 第21页 |
·正反交F_2群体和三交群体的构建 | 第21-22页 |
·材料种植 | 第22页 |
·农艺性状的调查统计 | 第22-23页 |
·农艺性状调查 | 第22-23页 |
·农艺性状数据统计分析 | 第23页 |
·恢复基因Rf-1位点基因型频率检测 | 第23-24页 |
·水稻总DNA的提取 | 第23页 |
·正反交F_2群体PCR扩增 | 第23-24页 |
·三交群体PCR扩增 | 第24页 |
·基因型频率的统计分析 | 第24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4-53页 |
·不同海拔下F_2群体主要农艺性状的遗传分离 | 第24-33页 |
·不同海拔下F_2群体农艺性状的平均数及方差分析 | 第24-28页 |
·不同海拔下F_2群体农艺性状的变异系数 | 第28页 |
·不同海拔下F_2群体农艺性状的多样性指数 | 第28-33页 |
·海拔和细胞质互作效应对F_2群体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33-47页 |
·细胞质效应对正反交F_2群体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33-42页 |
·海拔与细胞质互作效应对正反交F_2群体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42-47页 |
·海拔及细胞质对Rf-1位点杂合体产生的雄配子基因型的选择 | 第47-53页 |
·三交群体Rf-1位点的基因型频率 | 第47-49页 |
·正反交F_2群体Rf-1位点的基因型频率 | 第49-51页 |
·海拔与细胞质互作对正反交群体Rf-1位点基因型频率的影响 | 第51-53页 |
4 讨论 | 第53-57页 |
·海拔对正反交F_2群体农艺性状的影响 | 第53-54页 |
·雄配子基因型的检测 | 第54-55页 |
·海拔对三交群体Rf-1位点基因型频率的影响 | 第55-56页 |
·海拔对正反交群体Rf-1位点基因型频率的影响 | 第56-57页 |
5 结论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5页 |
附录 | 第65-81页 |
附图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