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监测论文--环境监测论文--大气监测论文

上海市多年湿沉降化学组成特征分析及成因探讨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1 引言第12-13页
2 湿沉降概述第13-19页
   ·湿沉降的定义第13页
   ·湿沉降的化学特征第13-15页
     ·湿沉降中的主要离子第13页
     ·湿沉降中的强酸第13页
     ·湿沉降中的弱酸第13-14页
     ·湿沉降中的碱性物质第14页
     ·湿沉降化学组成的影响因素第14-15页
   ·酸雨第15-19页
     ·酸雨的定义第15页
     ·酸雨的形成第15-16页
     ·酸雨的影响和危害第16-18页
     ·酸雨的防治第18-19页
3 国内外湿沉降研究现状第19-30页
   ·酸雨研究的兴起第19页
   ·部分国家和地区湿沉降研究及酸雨污染现状第19-25页
   ·近年我国酸雨污染状况第25-27页
   ·我国对酸雨的研究现状第27-30页
4 上海市多年湿沉降化学组成特征及成因研究第30-67页
   ·数据基础第30-31页
   ·上海市多年湿沉降化学组成特征研究第31-50页
     ·化学组成特征研究第31-45页
       ·各监测指标年均值年际变化第31-39页
       ·离子浓度比值年际变化第39-43页
       ·各指标相关关系研究第43-45页
     ·湿沉降样本离子平衡分析第45-50页
       ·离子平衡情况第45-46页
       ·阴阳离子的电荷复核第46-48页
       ·R_1值的直方图第48-50页
   ·湿沉降中离子来源的因子分析第50-59页
     ·因子分析方法介绍第50-51页
     ·因子分析方法中几个基本概念第51-52页
     ·数据基础第52页
     ·因子分析结果第52-58页
       ·因子分析的必要性第52-53页
       ·KMO检验与Bartlett球形检验第53-54页
       ·变量共同度第54页
       ·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第54-55页
       ·因子载荷阵第55-57页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第57-58页
     ·湿沉降化学离子溯源总结第58-59页
   ·湿沉降前体污染物的年际变化第59-63页
     ·二氧化硫第59-60页
     ·二氧化氮第60页
     ·可吸入颗粒物第60-61页
     ·降尘第61-63页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解释近年酸雨频率迅速升高原因第63-66页
     ·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简介第63-64页
     ·建模数据选取第64页
     ·建模方法及结果第64-65页
     ·结合模型结果解释近年pH降低原因第65-66页
   ·湿沉降对地表氮元素的年贡献量第66-67页
5 湿沉降异常监测数据筛选方法研究第67-76页
   ·研究方法及意义第67页
   ·研究方法的理论依据第67-68页
   ·散点图及预测区间边界曲线方程第68-71页
   ·监测数据的筛选第71-72页
     ·监测数据的初步筛选第71-72页
     ·用预测区间边界曲线筛选监测数据第72页
   ·异常监测数据筛选方法的验证第72-76页
6 结论第76-79页
参考文献第79-83页
致谢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室温下两相界面法制备量子点及其表征
下一篇:上海市内陆地表水常规污染指标相关性研究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