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面送风对人体热舒适影响的分析及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1-12页 |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 第12-19页 |
·送风方式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工位空调舒适性的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工位空调在室内空气品质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工位空调在节能方面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9页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19-21页 |
第2章 桌面送风系统气流组织的实验研究 | 第21-41页 |
·实验概述 | 第21页 |
·气流组织实验设计 | 第21-23页 |
·实验室及实验台的设计 | 第21-23页 |
·末端装置的设计 | 第23页 |
·实验仪器及测量方法 | 第23-28页 |
·测量内容 | 第23-24页 |
·实验设备及测量仪器 | 第24页 |
·管道内风速及风量的测量 | 第24-26页 |
·工位区域各参数的测量 | 第26-28页 |
·实验工况的选择 | 第28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28-36页 |
·垂直温度场分布 | 第28-32页 |
·水平温度场分布 | 第32-33页 |
·垂直风速场分布 | 第33-35页 |
·水平风速场分布 | 第35-36页 |
·不同的送风夹角对气流组织的影响 | 第36-39页 |
·湍流原理概述 | 第36-37页 |
·变送风角度的实验原理 | 第37-38页 |
·不同送风夹角的实验结果对比分析 | 第38-39页 |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3章 桌面送风系统热舒适实验研究 | 第41-53页 |
·热舒适概况 | 第41-45页 |
·热舒适的概念 | 第41-42页 |
·热舒适方程 | 第42-43页 |
·热舒适、热感觉的量度 | 第43-45页 |
·实验工况与受试者 | 第45-46页 |
·实验工况 | 第45页 |
·受试者 | 第45-46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6-52页 |
·工位区域热感觉(TSV) | 第46-48页 |
·整体热接受率 | 第48-49页 |
·相对湿度对热舒适的影响 | 第49-50页 |
·人体各部位的不舒适度状况 | 第50-51页 |
·工位区域空气品质的状况 | 第51-52页 |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第4章 桌面送风系统气流组织数值模拟研究 | 第53-66页 |
·AIRPAK 软件简介 | 第53-57页 |
·Airpak 软件的发展 | 第53-54页 |
·Airpak 的特点 | 第54页 |
·Airpak 的构成 | 第54-55页 |
·Airpak 软件的计算过程 | 第55页 |
·Airpak 应用领域 | 第55-56页 |
·Airpak 研究动态 | 第56-57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57-60页 |
·物理模型的建立 | 第57页 |
·边界条件的建立 | 第57-58页 |
·网格的划分 | 第58-59页 |
·紊流模型的选择及方程的离散 | 第59页 |
·收敛标准的确定 | 第59-60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60-63页 |
·实测结果与模拟结果的对比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结论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