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绪论 | 第9-12页 |
第一章 周初至春秋战国之际人文精神的崛起 | 第12-22页 |
·周人以德配天的思想 | 第12-13页 |
·周人“天命靡常”的思想和敬的哲学 | 第13-16页 |
·先秦诸子的寻根意识 | 第16-17页 |
·天人关系的突破和周文疲弊的浮现 | 第17-22页 |
第二章 孔孟儒家对自由的探解 | 第22-33页 |
·孔子的“为仁由己”开出的自由 | 第22-26页 |
·孔孟的仁体“自然” | 第26-28页 |
·孔子提出的仁的意义 | 第28-33页 |
·孔子超越世俗的突破性自由 | 第30-33页 |
第三章 孔孟儒家自由问题之发微 | 第33-56页 |
·老庄诗性哲学——著述探赜 | 第33-44页 |
·比较孔子和老子关于自由的问题 | 第40-44页 |
·“恶”的勃兴——孟子儒学的兴起 | 第44-49页 |
·心性的思考和反省功能 | 第44-45页 |
·执政根据——天道自然 | 第45-47页 |
·恶的来源和突破性自由 | 第47-49页 |
·比较孔子和老子的超越生死的自由 | 第49-56页 |
结论 | 第56-57页 |
研究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