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利用外资质量问题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背景及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4-15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2章 关于(利用外资质量)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外资的概念 | 第16页 |
·利用外资的概念 | 第16页 |
·质量的概念 | 第16-17页 |
·利用外资质量的概念 | 第17-19页 |
·利用外资质量概念的研究综述 | 第17-18页 |
·利用外资质量的概念 | 第18-19页 |
第3章 外资质量评价体系研究 | 第19-31页 |
·评价和评价系统 | 第19-20页 |
·评价指标的建立原则 | 第20页 |
·外资质量评价体系 | 第20-23页 |
·模糊综合评价 | 第23-26页 |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步骤 | 第24-26页 |
·沈阳市利用外资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分析 | 第26-30页 |
·沈阳市利用外资质量的现状 | 第26-27页 |
·沈阳市利用外资质量的模糊综合评价 | 第27-30页 |
·外资评价工作的组织管理及全过程监控 | 第30-31页 |
第4章 沈阳市利用外资质量现状分析 | 第31-50页 |
·沈阳市利用外资的历史发展 | 第31-33页 |
·沈阳市利用外资所取得的成绩 | 第33-34页 |
·弥补了建设资金的不足 | 第33页 |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 第33-34页 |
·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 第34页 |
·促进了产业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 第34页 |
·沈阳市吸收外资增长的主要原因 | 第34-37页 |
·工业经济基础雄厚 | 第35页 |
·特定的区位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 | 第35-36页 |
·沈阳产业潜能已经开始明显释放 | 第36页 |
·市场体系日趋完善 | 第36-37页 |
·利用外资观念进一步解放 | 第37页 |
·沈阳市利用外资质量存在的问题 | 第37-46页 |
·政府直接利用外资职能定位需待修正 | 第37-38页 |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需要制度创新 | 第38-39页 |
·鼓励政策的制定必须联系实际 | 第39页 |
·直接利用外资的行政色彩浓重 | 第39-41页 |
·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政策导向偏颇 | 第41-43页 |
·外商投资管理缺乏有效制约 | 第43页 |
·管理队伍素质有待提高 | 第43-44页 |
·对引进的技术吸收消化和创新的力度不够 | 第44页 |
·资源和环境问题较为突出 | 第44-45页 |
·外资逃避税收和利润过度汇出 | 第45页 |
·独资和控股已成为外商主要的投资方式 | 第45-46页 |
·外商对房地产领域的投资过热 | 第46页 |
·沈阳市利用外资质量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46-50页 |
·过分依赖外商直接投资 | 第46-48页 |
·对利用外资质量的评估有误 | 第48页 |
·部分管理外资引进的负责人过分追求政绩 | 第48-49页 |
·相对政策和法律法规滞后 | 第49页 |
·政府对直接利用外资宏观调控的实施和监管不利 | 第49-50页 |
第5章 提高沈阳市利用外资质量对策 | 第50-61页 |
·取消政府对直接利用外资工作的直接干预 | 第50-51页 |
·取消政府的利用外资指令性计划指标 | 第50页 |
·减少政府组团出国招商 | 第50-51页 |
·促进外商直接投资来源的多元化 | 第51-52页 |
·引导企业与国外大公司大财团及跨国公司合资合作 | 第52页 |
·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和国有企业改革结合起来 | 第52-53页 |
·实现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重点转移 | 第53-55页 |
·加强政府对外资企业的监管力度 | 第55-56页 |
·大力改善外商投资环境 | 第56-58页 |
·积极改善投资硬环境 | 第56页 |
·积极加强投资软环境建设 | 第56-58页 |
·加快自主技术创新的基础和能力建设 | 第58页 |
·积极探索和实践直接利用外资的新方式 | 第58-59页 |
·稳步推进企业境外上市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