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意义和价值 | 第8页 |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8-9页 |
·研究内容 | 第8-9页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研究不足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2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基本理论 | 第12-16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定义 | 第12-13页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定义 | 第12页 |
·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定义 | 第12页 |
·财政部的定义 | 第12-13页 |
·部分研究者的定义 | 第13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分类 | 第13-14页 |
·会计学意义上的分类 | 第13页 |
·经济学意义上的分类 | 第13-14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定义及构成 | 第14-16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定义 | 第14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构成 | 第14-16页 |
3 国内外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现状及经验借鉴 | 第16-23页 |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主要特征 | 第16-17页 |
·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形成渠道及体制原因 | 第17-18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的具体渠道 | 第17页 |
·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的体制原因 | 第17-18页 |
·我国部分省市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举措 | 第18-20页 |
·发达国家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成功经验及借鉴 | 第20-23页 |
·联邦制的美国、澳大利亚管理模式 | 第20页 |
·单一制的日本、法国管理模式 | 第20-22页 |
·四国管理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 第22-23页 |
4 L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现状分析 | 第23-35页 |
·L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的基本情况分析 | 第23-29页 |
·L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类型 | 第23页 |
·L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的特征 | 第23-25页 |
·L市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的原因分析 | 第25-29页 |
·L市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状况分析 | 第29-35页 |
·L市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工作取得的成效 | 第29-31页 |
·L市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5 L市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基本思路及具体对策 | 第35-44页 |
·L市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必要性 | 第35-36页 |
·L市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 第36页 |
·指导思想 | 第36页 |
·基本原则 | 第36页 |
·L市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具体对策 | 第36-44页 |
·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监管网络 | 第36-38页 |
·制定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办法 | 第38页 |
·分类化解历史债务 | 第38-39页 |
·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预警评价指标体系 | 第39-42页 |
·规范地方政府的投融资行为 | 第42-43页 |
·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偿债机制 | 第43-44页 |
结束语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附录 | 第48-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