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VV中的因子化和新物理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30页 |
·理论背景 | 第11-19页 |
·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 | 第11-13页 |
·CP破坏 | 第13-17页 |
·有效场理论(EFT) | 第17-19页 |
·因子化 | 第19-29页 |
·因子化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它几种模型 | 第21-26页 |
·因子化在处理B→VV中的作用 | 第26-29页 |
·本文大纲 | 第29-30页 |
第二章 重夸克有效场理论(HQET) | 第30-39页 |
·HQET下的有效拉氏量 | 第31-34页 |
·对称性 | 第32-33页 |
· 1/m_Q修正 | 第33-34页 |
·衰变常数和形状因子 | 第34-36页 |
·衰变常数 | 第34-35页 |
·形状因子 | 第35-36页 |
·流的重整化和匹配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因子化模型 | 第39-49页 |
·简单因子化(NF) | 第39-46页 |
·简单因子化(NF)的理论基础 | 第39-43页 |
·NF的数值计算 | 第43-46页 |
·QCD因子化 | 第46-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四章 标准模型外的新物理 | 第49-62页 |
·异常算符的贡献 | 第49-54页 |
·增强的弱电圈图的贡献 | 第49-50页 |
·反常张量算符的贡献 | 第50-54页 |
·非因子化效应对标准模型的修正 | 第54-60页 |
·末态相互作用 | 第54-55页 |
·非因子化的哈密顿量 | 第55-57页 |
·数值分析 | 第57-60页 |
·B→ρρ中的CP破坏 | 第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62页 |
第五章 形状因子随动量的变换 | 第62-73页 |
·新的形状因子随动量的变化形式 | 第63-68页 |
·在半轻衰变中验证新的形状因子 | 第68-69页 |
·SUSY模型对半轻衰变的影响 | 第69-72页 |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束语 | 第73-75页 |
·本文回顾 | 第73页 |
·研究前景 | 第73-75页 |
附录 | 第7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 第96-97页 |
个人简历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